回眸65年前,百废待兴的石家庄,行走在走向幸福生活的路上。放眼65年后,如今的石家庄已经成为百姓安居乐业的幸福之城。宜居的生活环境、舒适的生活方式、水涨船高的收入,无不向人们诉说传递着石家庄人越来越高涨的幸福感。
当我们来到市民任存喜的家里时,这位67岁的老人正兴致勃勃地整理着村里原来的老资料。老人告诉我们,他们家祖祖辈辈都是任栗村人,在老人的印象里,小时候家里住的都是低矮破旧的小平房。
而现在,任存喜所在的任栗村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昔日破败不堪的小村庄完全变了模样,几年前,这个都市中的城中村变身成了现代化的高楼洋房。每天,搬进楼房的任存喜都会和老伴儿在花园式的小区里散步健身,而更多的时候,他会在现在居住的三室两厅的高层楼房里,整理任栗村的村史资料,他说,这样做就是为了给后代留个资料,让晚辈们都能够了解村里人幸福生活的变迁过程。
80后女孩贡晓红平时喜欢宅在家里,她最享受的生活就是在家里解决所有的衣食住用问题。这不,家里没米了,手机上网下个订单,20多分钟的时间,就有快递员把需要的东西送货上门了。
其实,贡晓红“宅生活”的变化就是从一辆辆穿梭在大街小巷的快递机车中开始的,而这也催生了一种新的职业——快递员。22岁的快递员杜文康,从事这个行业已经有3年多了,他告诉我们,儿时记忆里最深刻的就是骑着自行车走街串巷的邮递员叔叔,那时邮递员叔叔送的是信件,而现在他是把新的生活理念快递给千家万户。
这是一个成就梦想的时代,无数人的梦想在这里放飞。三官山青山翠谷,空气清幽。大学生李晓申把自己创业的梦想铺就在蓝天碧草之间。和许多莘莘学子一样,怀揣青春梦想的他回到了家乡,把自己创业的根深深扎在了这片哺育自己成长的熟悉土地上。在他的内心深处有一种信念,就是要改变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面貌,用知识改变家乡的落后面貌。
几年来,“幸福”成了我们这座城市最闪亮的名片,仅今年上半年,我市就两次荣登幸福城市榜名单。温暖的家庭,稳定的生活,有保障的收入,成为石家庄人幸福感指数越来越高的重要支撑。而这些幸福感的来源,正是来自于我市从细微之处入手改善市民生活的多向措施:为解决就业创业问题,我市连续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和支持全民创业的配套政策,改善创业环境,为创业者提供政策支持。在治安问题多发的街头,设立了110个综合警务服务站,实现了与群众的零距离接触,让老百姓的安全感和满意度大幅提升。随着财政收入的增加,经济社会发展红利得以更多地向民生倾斜。今年1至7月份,全市累计民生支出243.9亿元,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重达到了77.7%。随着保障性住房建设、山区教育扶贫工程、标准化村级卫生室建设、食品安全网络建设等一项项民生工程的实施,老百姓的幸福感也必将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得到更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