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知数、零、负号,这些数学名词你或许知道,但你知道它们源于何处吗?《梁祝》的故事你或许熟悉,但你了解它从哪里“诞生”吗?《你所不知道的石家庄》今天就告诉你,它们和元氏县封龙书院的故事。
封龙书院位于石家庄市西南20公里,元氏县封龙山龙首峰下。书院发迹于汉代,鼎盛于宋元,宋代时被称为“江北四大书院”之一,是河北历史上最早的书院。封龙书院以数学成就最为著名。元代著名数学家李冶在这里著书讲学,写成《测圆海镜》和《益古演段》两部数学著作。他发明和使用了未知数,并最早使用了数字零,小数记法和负号。
元氏县文广新局 李雪楼:在《测圆海镜》中,李冶提出立天元一为某某,也就是现在设未知数为某某,这比欧洲设未知数X要早300年。
元曲四大家之一的白朴,也曾在封龙书院求学,在这里汲取养分。
元氏县文广新局 李雪楼:白朴青年时期在书院学习,根据周围老百姓的传说,写出了《祝英台死嫁梁山伯》的剧本,中年以后去江南将它改成越剧,也就是现在的《梁祝》。
读书洞是书院中现存最早的历史遗迹,石洞冬暖夏凉,从洞顶黑色的烟熏印记,可以想像当年学子在这里秉烛苦读的场景。书院东北角的蒙泉墨池,是书院另一处重要遗迹。相传封龙山上留下的水汇入蒙泉,再流入墨池后即变为黑色,学子们就在墨池中洗笔写字。复建的讲堂可以说是书院的核心,也是老师们授业讲学的地方。据《元氏县志》记载,当时四方来学者如坐春风之中,可想当时书院的繁盛。而封龙书院也成为河北古代教育圣地之一。
元氏县文广新局 李雪楼:现在看到的台阶很特别,它叫半步阶,只能容纳半个脚,台阶很陡,也就是说明古代求学之路不是一帆风顺的,都要经过一个艰难求学之路才能达到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