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全国各地都在压减过剩产能,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等产能行业成为主要调整对象。我市作为全省水泥生产中心,在90年代初期,鹿泉和平山每年一半的财政收入,都来自水泥企业。大幅度削减水泥企业的同时,我市的财政收入却逆势上扬,那么这股经济新动力又从何而来呢?
据中国水泥协会统计,2009年以前,全国2000吨以上规模的水泥企业有8000多家,随着近几年淘汰落后过剩产能政策的推进,到去年底,全国的水泥企业数量已经降至3500多家,水泥产能降到32亿吨,但市场需求只有24亿吨,产能过剩依然严重。作为全国水泥行业淘汰过剩产能的缩影,靠生产水泥起家的鹿泉市,虽然水泥企业也被大幅削减,但是对于主体经济的冲击却并不明显。
石家庄鹿泉市工信局副局长 张志仓:90年代初,我市水泥企业最多的时候曾经达到176家,经过这几年的治理改造,目前只剩下两家大型水泥企业,最多的时候财政收入占比能够达到50%,到目前已经压缩到15%左右。
曾经以水泥生产顶起县域经济总量"半壁江山"的鹿泉市,近年来相继建设了光谷科技园、信息产业园等特色"园中园",由原来的传统建材"一业独大"演变为以休闲服务业为引领,轻工食品、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和新型建材"四轮驱动"的产业新格局。
鹿泉市工信局副局长 张志仓:第一是电子信息业每年增长速度在40%左右,第二是食品加工业增速在30%左右,第三是装备制造业,增速在15%左右。近几年我们大幅度压缩水泥行业,但是我们的经济总量没有下滑,今年上半年反而增加了4个亿。
水泥产业在地方经济中一家独大的局面逐渐被稀释,而水泥企业拆除以后,置换出来的土地也被鹿泉市进行整合,正在规划建设以现代商贸城、产业物流聚集带和国家战略物资储备基地为主体的西北物流产业园。
石家庄西北物流产业园区副主任 赵振书 :我们这个地方有张石高速、京昆高速、西柏坡高速,还有一条连接石太铁路的大宋铁路横穿整个园区,交通优势非常发达。等到我们园区建成以后,会培育一批有较强竞争力的物流企业,到2016年我们估计可以吸纳产业工人就业1.2万人,实现物流交易额20亿元。
走出高耗能、高污染的传统水泥建材行业,加速抢滩信息技术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以及现代服务业等绿色新兴产业集群。(动画上)今年上半年,我市顶住产业结构调整震荡期的经济下行压力,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97.2亿元,同比增长19.3%,总量位居河北省全省第一。全市规模以上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135.7亿元,同比增长18.6%;11个主要工业行业中,医药、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行业增加值分别上升14.1%、22.7%、23.1%,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初步形成,同时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第三产业完成899.8亿元,同比增长9%,贡献率达到64%,成为经济增长的首要力量(动画下)。这一系列的数字背后,预示着我市的经济结构调整正在走上优化升级之路,一个"轻与重"占比科学的产业新格局正在有序铺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