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恋年、求发展、谋福祉,在春节上班后第一天,改善发展环境和生态环境的战鼓再一次擂起。以钢铁般的意志强力推进发展环境,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加强治理生态环境,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倒计时”的关键时刻,针对城市的命门之穴,市委、市政府打响了环境攻坚战。
石家庄不靠海、不临边、不沿江,在当前国际经济形势错综复杂、国内经济面临诸多矛盾、下行压力加大,省内兄弟城市凭借土地、港口和政策优势加速发展的形势下,我们该怎么办?
大年初七,是春节过后的第一个工作日,连续三年,市委、市政府都会在这个日子里召开环境建设广播电视大会,也清晰传递出石家庄一个坚定的信念,这就是:我们唯一能做的、可拼的就是把环境打造好,这是我们的"命门之穴"。从2011年“效能革命”开始,环境就成为了市委、市政府精心培育的第一竞争力。几年中,审批项目少了,程序简了,办理快了,费用低了,服务优了,不断改善的政务环境吸引着更多资本在石家庄这片热土上落地成长。在藁城市,去年全市财政收入突破百亿元,财政收入总量继续保持全省县(市)第一;在长安区,品质项目遍地开花,构筑了经济持续攀升的有力支点。
这些事实证明,只有在发展环境上抢先一步、快人一拍、高出一筹,转型升级、跨越赶超,建设幸福石家庄的奋斗目标才能早日实现。在今天召开的全市着力改善“两个环境”大会上,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各类审批事项将在去年的基础上再削减30%,年底前半数以上项目都将实现网上审批,企业安静生产经营日的推行,都将让企业充分释放干事创业的活力。
如果说,良好的发展环境有助于市场经营主体的发展壮大,提高城市竞争力;那么,良好的生态环境更能够直接改善群众的生活质量,提高百姓的幸福指数。“风清气正、开放文明、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生产转型、天蓝水净、地绿山青”的生态环境,二者犹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须臾不可偏废。
“像抓发展环境一样抓生态环境,坚决甩掉重污染城市的黑帽子”,从解决老百姓最关注、反映最强烈的环境问题入手,用铁的手腕治理环境污染,让老百姓呼吸上清新的空气、喝上干净的水,成为当前最基本也是最大的民生。
同呼吸、共担当,生态环境的反击战也成为了今年环境建设的一个新亮点。7月底前全部完成市区剩余155台分散燃煤锅炉能源转换;6月底前洨河将再现碧水清流;“一山一路一河”环省会绿化工程将把省会西部装扮成生机盎然的森林公园。白天蓝天白云、晚上繁星点点,河中流水潺潺、碧波荡漾的美好景致将在不远的将来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