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工商局:用足服务职能 倾力服务发展
发布时间:2012-10-30 17:06:22 来源:石家庄日报

用足服务职能 倾力服务发展——访市工商局局长曹新华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是政府负责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的职能部门,承担着依法确认各类市场主体资格,查处经济违法违章案件,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职责。做好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与改善“两个环境”,特别是改善发展环境密切相关。昨日,记者就“两个环境”建设,专访了市工商局局长曹新华。

“今年以来,市工商局着眼于不断提高市场准入效能、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为市场主体营造了良好的经营环境,前三季度全市共新增内资企业10634户,个体工商户45155户,外资企业104户,全市市场主体数量、投资额实现了稳步增长。”曹新华说,在改善“两个环境”工作中,全市工商系统将以效能建设为抓手,全面提升“服务发展、市场监管和依法行政”三个方面的工作能力,用足服务职能,加大监管力度,倾力服务发展,争当改善发展环境攻坚战的排头兵。

宽准入 优服务

提高服务市场主体发展的效能

市场主体的跨越式发展是实现石家庄经济转型升级、跨越赶超的基础和前提。对于如何支持市场主体发展,改善发展环境,曹新华表示,市工商局将强化政策支持,全面推行个体私营企业零收费注册,免费提供咨询服务、登记文本和登记注册等,同时放宽近似名称认定条件,实行内资企业零首付登记,注册资本不超过300万元的内资有限公司允许注册资本零首付。实行重点项目筹建“绿色通道”制度,对因条件欠缺,前置审批尚未办理完毕的,企业可先行申请办理经营范围不含前置许可项目的营业执照。

在政策支持的同时,还将完善工作机制,提高服务效能。以“不让政策在工商部门截留,不让差错在工商部门发生,不让时间在工商部门耽误,不让群众在工商部门受冷落”为标准,再造审批流程,减少审批环节,下放审批权限,推行一次告知、公示公开、上门办理、跟踪服务等措施,贯彻落实“一审一核”制,推进完善“审核合一”制,做到简易事项当场办理,提交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当场登记。

对于我市的龙头企业,曹新华表示将实施商标战略,推进品牌兴市。依托全市产业优势和资源优势,突出对产业龙头企业、工业五十强企业和各类产业园区企业的帮扶,开展商标服务,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产品品质,增强商标的品牌效应。继续做好驰名商标、著名商标推荐工作,对已申报驰名商标的企业进行跟踪服务,及时指导企业完善申报材料,加大对驰名商标的培育力度。引导和鼓励农民、涉农企业及有关协会积极注册农产品商标,发挥农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对于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重要作用。

强监管 促诚信

提高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效能

曹新华说,全市工商系统要按照“加大市场监管力度,严格规范市场秩序,狠抓诚信体系建设”的要求,把群众关心的焦点作为监管执法的切入点,把制约发展的热点作为监管执法的着力点。

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抓住“规范流通许可和日常长效监管”两条主线,强化“监管信息化、抽样检验、经营者自律和专项整治”四项措施,进一步提高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现代化水平。

加强农资市场监管,以种子、化肥、农药、农膜等农资商品为重点,组织开展“红盾护农专项行动”,严查假冒伪劣等农资违法行为。

加强商标行政执法,以产品制造集中地、商品流通集散地、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案件高发地为重点整治地区,以侵犯涉外商标和驰名、著名商标专用权等为重点查处内容,不断提高整治的准确性和威慑力。

加强广告市场监管,以直接关系人民群众健康安全的医疗、药品、保健食品广告为重点内容,运用日常巡查、违法警示、行政约谈和行政告诫等措施,强化对各类媒体的监管。

加强公平交易执法,查处公共服务领域垄断、强制搭售、虚假宣传、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和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服务竞争等不正当竞争行为。加强打击传销执法,不断加强基层防控,打压传销生存空间,保持严打高压态势。

加强消保维权执法,认真受理消费者申诉举报,最大限度地化解纠纷,减少诉讼,降低消费者维权成本。

加强清理“无照”执法,对牵涉面广、社会影响较大、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高风险行业和领域的无照经营问题,要形成执法合力,提高清理效果。

严管理 强作风

提高依法履职尽责的效能

“推进‘两个环境’建设工作开展的如何,发展环境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是对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全面检验。”曹新华说。他表示,全市工商系统将把推进“两个环境”建设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工作和工作主线,把改善“两个环境”工作每个阶段、每个环节的任务,落实到具体单位、具体岗位和具体人员。要开展“整治干部作风,改善两个环境”专项整治活动,重点抓好“三项治理”:治理“吃拿卡要”,围绕行政审批、行政执法、市场监管等关键环节,对执法人员在行使职权的过程中各种“吃拿卡要” 行为进行严厉整治。治理“庸、懒、散”,针对少数干部办事拖拉、服务态度差、工作标准不高、工作纪律松弛以及执法不严、监管不力、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加大整治力度。治理随意执法,对处罚不当、重复处罚、违反办案程序、滥用自由裁量权以及乱执法、滥罚款等问题,坚决予以纠正。

分享到:

扫码阅读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