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陉春节民俗文化游路线图新鲜出炉
发布时间:2014-01-23 15:44:54 来源:燕赵名城网

摘要:“逛庙会、放焰火、游古村”…,春节出游又添好去处,去井陉县体验春节·民俗文化游,感受浓浓“年”味儿,正月初一到正月二十,天天精彩不断,好戏连台。井陉县“春节·民俗文化游”活动是今年井陉县春节文化活动中推出的一部重头戏,意在对外展示千年古县厚重的特色民俗文化和节日文化,叫响千年古县大文化品牌。六大游览路线涵盖了包括国家级非遗项目老虎火展演、省级非遗项目打铁火表演、九曲黄河阵和民间花会表演等精彩项目在内的民俗技艺展示、非遗项目陈列、特色焰火、古村落游览等诸多精彩内容,涉及十多个民俗文化村和古村落,正所谓“一图在手,游乐不愁”,绝对让游客体验到一个原汁原味的民俗年。

元宵佳节哪里去,井陉城里看花灯。元宵灯展作为井陉独具浓郁传统风俗的文化活动,每年都吸引无数省会和周边县的群众前来观灯。今年也不例外,以五彩缤纷幸福城为主题的元宵街景花灯展活动将为井陉山城增添无尽的魅力,成为井陉马年春节文化活动的亮点。

该县每年一度的民间艺术节是春节文化活动中规模最大的盛会,目前已连续举办了21届,今年精选出的各类文艺精品将于春节期间在县城分为八个场地进行比赛,既有拉花、戏曲器乐、非物质文化遗产工艺展等传统文化项目,又有广场舞、现代歌舞等时髦文化作品,届时将让省会及周边县的群众真正享受一次全方位的文化盛宴。

此外,围绕井陉风情风貌、人文景观、历史文化,以民众视角发现魅力井陉为创作内容的“井陉年味”之首届“魅力井陉”微电影摄制大赛受到了青年人的追捧,目前正在面向全国征集作品,也将为春节文化活动增添了一抹亮色。

一号游览路线:于家(古村落)——南张井(国家级非遗项目老虎火展演,正月十三);

二号游览路线:天长(宋古城)——板桥(传统庙会、九曲黄河阵、秦皇古乐表演,正月十五);

三号游览路线:微水(焰火)——南张村(传统庙会、省级非遗面塑展,正月十六);

四号游览路线:赵村铺(传统庙会)——罗庄(省级非遗项目打铁火表演,正月十九);

五号游览路线:大梁江(古村落)——北秀林(传统花会、马火焰火晚会、戏曲表演,正月二十);

六号游览路线:井陉县城第二十一届民间艺术节暨“八杯”大赛。

景点攻略

历史上,井陉曾激荡着楚汉之争的背水之战,抗击日寇的百团大战的雄风;岁月嬗变的今朝,区位优越,交通发达,资源丰富,能源充足,通讯先进,名胜众多,环境优雅的井陉,涌动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大潮,必将成为您理想的投资场所。

井陉地处冀晋结合部,距省会石家庄30公里,距首都北京300公里。素有“太行八陉之第五陉,天下九塞之第六塞”之称乃冀通衢要冲,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是冀晋陕三省物资交流集散地,年交易额高达10亿元,是华北西部军事、经济、文化重镇,驰名中外的韩信背水之战,著名的百团大战,井陉都是主战场。井陉历史悠久。早在五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冶河下游的东元村就已有古人类生息。到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境内测鱼、胡家滩、天长镇一带,已有人类原始居民聚居。据对胡家滩、吕家、段庄、马村等地发现的陶器、石器等物考证,为新石器时代文物。这表明最迟在原始社会晚期,井陉境内已有人类聚居。

相传,陶唐时区别寰宇,北曰冀州,井陉为冀地。虞舜分冀为幽、并,井陉为并州地。三代时,井陉为冀州地。春秋时属鲜虞国。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井陉为京师真定府属县。清,井陉为直隶省真定府属县。雍正元年(1723年),因避世宗胤禛讳,改真定为正定。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井陉为直隶省正定府属县。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井陉为直隶省范阳道属县。民国三年(1914年),改范阳为保定,井陉为保定道属县。1928 年6月28日,改直隶省为河北省,井陉为河北省属县。1937年10月14日,日军侵入井陉,井陉以铁路为界分设路南、路北二(区)县。1948年3月,井陉路南、路北合并,为晋察冀北岳行政公署第4专区所辖;是年5月,井陉为华北政府北岳区行政公署所辖。1949年1月,井陉为华北政府建屏专署辖县;同年8月1日,河北省政府在保定市成立,井陉为河北省石家庄专区所辖。 1958年11月5日,井陉、获鹿合并,称井陉县,治所在微水;同年12月11日,井陉、获鹿分立为井陉区、获鹿区,为石家庄市所属。1960年3月,井陉、获鹿二区复并为井陉县,为石家庄专区属县;同年 6月,获鹿从井陉划出单设获鹿县,为石家庄市桥西区所辖。1961年5月,获鹿再次并入井陉县; 1962 年复分为井陉、获鹿二县。 1978年,石家庄市改为省辖市,地区改称行政公署,井陉为石家庄地区行政公署属县。1984年1月,井陉为石家庄市属县至今。

艺术

井陉教育事业发展蓬勃,现有各类学校361所,在校生达6万人,实现了最好的房子是学校,文化事业蓬勃发展,“井陉拉花”在全国举办的秧歌大赛中获四项大奖,并荣获国家级最高奖——群星奖金奖,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文艺舞台上旋转着时代的青春舞步。

民间艺术习俗之民间戏剧

井陉的民间戏剧流派繁多,剧目丰富。传统的剧种有秧歌、丝弦、河北梆子、山西梆子、河南梆子、评剧、京剧、老调等。井陉俗称“戏窝子”,全县318个村,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时曾有197个农村业余剧团,盛极之时“村村锣鼓响,处处有戏唱”,有些人口较多的大村庄,多者有三四个剧团,拼着劲地往好处办。有些几户人家的小村庄,也有剧团,几乎家家有唱戏的,有的户全家参与。

旧社会,井陉民间的剧团一种是久行班,一种是子弟班,也称“自在班”。建国之后有专业剧团、半农半艺剧团、联合剧团、个人投资办团和老艺人搭

节日

金灯节

井陉县长岗村,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为传统的“金灯节”,从古至今,相沿成习。“金灯节”的来历,众说纷纭,但终究不外乎两种:一说是搞“雩祭”,祷告一年四季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丁平安。二是说实习和演练之举。

“点金灯”需事先制作金灯盏,也叫灯碗。制作时,先将米面上笼蒸熟后捏成灯碗。高1.5寸,底呈圆形,中间带亚腰,顶部为圆开带沿,用棉花裹一火柴棍搓成灯捻,插置于灯碗正中,以备点燃。

“金灯节”到来时,通常摆金灯四桌。第一桌摆在龙驹老母庙前的玉皇殿前,其余三桌摆在龙驹老母庙后院场地宽阔的大觉寺院内。每桌摆金灯12行,第行10盏,每张桌子中央摆一盏形如持棒美猴王的灯碗。每桌摆120盏,三桌共计360盏,寓意一年360天日日平安。

接下来便是转灯,先将灯碗全都添满油,然后将灯逐一点燃。花炮燃放,金灯齐亮,熠熠闪光,使人犹如进入了迷宫,置身仙境之中,令人陶醉,流连忘返。人们竞相簇秀参灯、观灯。转灯时善男信女围绕金灯敲打着太平鼓和其他乐器边转边唱。一神汉手持短刀边转边w,一招一式有板有眼,技艺精湛,围观人群喝彩声如雷。随后观灯人群开始转灯,转一两圈后站在灯的四周观赏金灯和各类技艺表演。

金灯盏靠燃食用油照明,一晚需添油两次。灯油即将燃尽时,人们等待着金灯节最后的高潮——抢灯碗。现在会头们对抢灯碗进行改革,由抢就分。由专人维护秩序,将灯碗收拔在一起,按人们先来后到的顺序进行分发。由黄米面作成加之两次添油由灯火烘烤的灯碗,外部松软内壳焦黄,食用香甜脆面不腻。不少中青年人分到金灯达自己舍不得吃,赶紧送回家分送给老人或孩子。

“金灯佳节灯火明,男女老幼转金灯,扭扭腰腰踢腿,金灯玉碗吃个得(音dei,好的意思)。”从这首民谣中和现场观摩可以看出,“金灯节”正在变为一种群众性的文体活动。

跑灯

是在民间社火四角套子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场地灯会艺术。它形象逼真,套路多变,造型优美,气势磅礴,再加上茫茫夜色,隆隆战鼓,俨然一个壮观的古战场展现在观众眼前,给人以美的享受。

“跑灯”的道具有旗灯、虎牌灯、伞灯、桃子灯和花瓶煤等五种象形花灯组成。“跑灯”的演员不少于30人,多者不限,越多越佳。演员要按照手持的旗灯、虎牌灯、伞灯、花瓶灯、桃子灯由高到低(桃灯除外)的顺序排列成一条龙。表演时,演员以鼙鼓的轻、重、缓、急、停为步点节奏,以旗灯为向导,变中求齐,齐中求变,完成各种套子。传统的套子有“二龙戏珠”、“四门斗敌”、“八方铁壁”、“四季平安”、“一路欢歌”以及“天下太平”的文字组合。

井陉“跑灯”一般仅在灯节期间的晚上活动。他们不仅在自己的村里跑,而且还要到邻村跑一跑,这就起到了村与村之间联络感情、增进友谊的作用。

焰火

旧时井陉称之为“放火”。放火与灯会是元宵节期间传统的喜庆习俗。民彩纷呈的焰火和千姿百态的华灯,把节日装点的更加妩媚动人。

“放火”是井陉民间非常普遍的一种庆贺元宵佳节的习俗。现在,井陉保留着最古老的“药发傀儡”式的“斗火龙”,也有独具一格的“点火竿”、“打铁花”,更有令观者倾倒的融“花会”与“焰火”为一体的“跑火马”、“划火般”等。

井陉各村“放火”的日期各有不同,有的选在元宵夜,也有的选在正月二十五、六。但因过去所放的“火”均为百姓自制,所以准备工作一般在腊月就已开始。制作“火”的地方,俗称“火房”。待制作完成后,便将“火”移寄在“火神庙”、“老母庙”之类被当地人尊奉的神庙内,而等待“放火”的佳日。

“放火”对于百姓来说,是一个激动的日子。这天一早,村里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以及被邀请来的文武花会有的手举“帅”字大纛、罗伞幢、龙凤旗、狼牙旗,有的敲锣打鼓,有的燃鞭放炮,簇拥阗“神驾”、“金山”、“银山”、“金斗”、“银斗”(纸扎品)等前往神庙取火。队伍往往绵延数里,别有一番风味。此举动,民间“接火”。

景点概况:

井陉,秦置县,县治初设于天户,后迁至威州、城关,1958年由城关迁到微水镇。井陉地质基础十分古老,基层岩系为太古界。境内山峦起伏,河谷盆地错落期间。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县南玉笔堖,海拔1,273米,为全县第一高峰。整个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井陉河流属子牙河水系,滹沱河最大支流冶河,流贯井陉全境。南来的甘陶河,与西来的绵河在横口汇合后为冶河。解放前人民望水兴叹;解放后,修建了绵右、人民等渠灌和张河湾水库,使全县水地增到19万亩,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

分享到:

扫码阅读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