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干部群众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发布时间:2025-11-08 07:32:40 来源:河北日报客户端

我省干部群众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强农惠农富农 奋力开创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局面

农业农村现代化关系中国式现代化全局和成色。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对“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出部署,再次强调“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连日来,我省广大干部群众深入学习领会全会精神,纷纷表示,要准确把握政策内涵、举措要求和工作重点,凝心聚力、扎实工作,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国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奋力开创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局面。

“全会对‘三农’工作的部署,为我们做好下一步工作指明方向。”河北省农业项目规划中心副主任曹倩表示,他们将聚焦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提高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效能等要求,科学谋划思路举措,高质量推进“十五五”农业农村系列规划编制,推动河北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迈进。

全会提出,“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质量效益”,这就要求各地各部门把农业科技创新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坚持向科技要产量、要效益、要竞争力。

6月9日,在邯郸市永年区刘营镇陈刘营村的麦田里,收割机正收获小麦。河北日报记者郝东伟摄(资料片)

“我们要聚焦农业科技创新,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为加快我省农业农村发展提供全方位科技支撑。”省农林科学院副院长张强表示,他们将重点培育高产优质、抗逆绿色、宜机化的突破性新品种,系统开展中低产田改良和盐碱地治理,构建现代植保体系,全面提升农业生产智能化水平,通过共建研发平台、开展订单式研发等模式,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让科技创新成果更好惠及广大农民。

锚定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目标,大名县县长李爽表示,该县将统筹发展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培育“一县一品”特色产业和名优特新农产品,推广北斗导航精量播种、水肥一体化等技术,打造省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持续在培育特色、扩大规模、做强龙头、擦亮品牌上发力。“我们要继续深化与10余家科研院所合作,通过科技小院等平台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加快科技成果落地转化,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促进农民稳定增收。”李爽说。

林下经济,一头牵着“生态美”,一头连着“百姓富”。近年来,塞罕坝机械林场栽培种植食用菌、林下参等林缘中草药,培育驯化大花杓兰等野生花卉,积极打造塞罕坝林下经济产业品牌。

“发展林下经济,壮大林草产业,我们要走在前、作表率。”承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塞罕坝机械林场党委书记安长明表示,在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前提下,林场将有序引入生态旅游、森林康养等经济业态,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增强绿色发展动能,让好生态带来兴产富民好前景。

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质量,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作为全国产粮大县,“十四五”期间,景县持续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不断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质量。“合作社流转管理土地近4万亩,通过无人机飞防等技术,粮食产量提高10%,每亩节省成本100多块钱,3000多户农户通过分红、务工实现增收。”景县兴丰种植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聂红星说,“接下来,我们将扩建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升级高粱深加工生产线,扩大智慧农业覆盖面积,带动周边更多小农户增收致富。”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离不开产业发展。

日前,经过检疫、屠宰、分割等工序,产自涞源的新鲜鸡肉产品陆续发往全国。涞源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康新利介绍,除肉鸡养殖,该县总投资2亿余元的直隶黑猪养殖基地已投产,南屯镇阳雀湖辣椒种植基地产量达100万公斤,“两养一种”产业去年带动群众增收超2亿元。“全县将秉持产业兴农理念,完善‘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机制,推动特色产业扩规提质,让群众过上好日子。”康新利说。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应有之义。“我们要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完善农民群众参与和长效管护机制,强化日常监督,持续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河间市卧佛堂镇党委书记王继锋表示,他们将统筹推进改厕和生活污水治理,完善乡村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加快补齐农村现代生活条件短板,创造乡村优质生活空间,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记者刘荣荣、孙青、郝东伟、马朝丽、刘剑英、陈宝云、邢云、徐华、戴绍志)

编辑:齐永涛

责编:孟鹏博

分享到:

扫码阅读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