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位于石家庄市鹿泉区的河北远东通信系统工程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正在加紧生产自主研发的高端时频器材。记者 张 震 摄
秋末冬初,天气微寒,但走进石家庄多个产业园区,处处洋溢着激情与活力,涌动着发展热潮。
一个个现代化的生产车间繁忙有序、一批批前沿技术加速转化,一个个重点项目建设热火朝天……奏响着全市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奋进曲”。
作为全市重点打造的五大产业集群之一,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营业收入于2023年率先突破千亿元,2024年再攀高峰,一举突破1300亿元,2025年力争突破1500亿元。
翻开石家庄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画卷,起笔不凡,落笔精彩。
石家庄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北、视察石家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依托深厚的产业基础,抓创新、上项目、延链条、优环境,真“芯”“石”意,全力打造电子信息高地,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能。
向“新”——
打造产业核心竞争力
11月初,河北圣昊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安静而忙碌。芯片载台上摆着薄如蝉翼、面积相当于几个头发丝截面的芯片,由机械手臂抓取到高倍显微镜下检测。只需数秒,设备屏幕上就显示出芯片表面缺陷的检测报告。
“以前芯片检测完全依赖人工目检,效率低、标准不一。”圣昊光电常务副总裁沈成彬说,“如今通过我们自主研发的自动光学检测设备,检测速度、准确率都大幅提升。”
据悉,深耕光芯片检测领域数年来,年轻的圣昊光电自主研发了全国首台光通信芯片检测设备、划裂机设备等多项产品,打破国外长期技术垄断,实现了光电芯片检测设备的国产化替代。
勇攀科技高峰,不断攻克前沿技术。放眼全市,这样的创新案例还有很多。
看龙头带动——
中国电科产业基础研究院在半导体领域先后创造了60多项国内第一,中国电科网络通信研究院在现代通信领域取得了千余项重大科研成果……
看市场开拓——
普兴电子碳化硅外延材料国内市场占有率最大;中瓷电子陶瓷系列产品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远东通信产品广泛应用于轨道交通、公安应急、时频晶振等领域,市场占有率在多个行业居国内第一;森思泰克研发的毫米波雷达填补国内空白……
更令人欣喜的是,一个电子信息产业的创新生态圈正在快速形成。
记者了解到,“十四五”以来,石家庄积极探索产学研深度融合新模式,大力推进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电子信息产业的创新底色越来越足。
市政府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建立全面合作关系,河北清华发展研究院落户石家庄,共同打造校地互利共赢的高质量发展典范。全市建成国家级创新平台10个、省级创新平台149家,产业创新能力全省领先。
数字是最好的证明。
全市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营业收入由2021年的771.7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1381.7亿元,年均增长12.1%,产业规模占全省40%以上;规上企业由226家增加到297家,产业实现快速扩张,发展前景广阔。
“集”群——
从“单点突破”到抱团发展
在河北远东通信系统工程有限公司的恒温晶体振荡器自动化生产线上,设备正高效运转,生产出来的产品整齐码放,包装后便可发往全国各地。
在博威公司氮化镓微波产品精密制造生产线建设项目的建设现场,厂房主体已部分封顶。项目建成后,将完善区域半导体产业链,为国内第三代半导体产业自主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鼎瓷电子入驻鹿泉通信技术创新中心后,吸引了均微电子、东方泰阳等上下游企业跟随而来,逐步形成一条从前端材料到末端集成应用的完整高性能陶瓷集成电路产业链。
驱车行驶在鹿泉经济开发区,“真‘芯’‘石’意 打造电子信息高地”的标识十分醒目,一个个带有“电子”“通信”“光电”“集成电路”等字样的企业、项目从眼前飞快掠过,一派科技、现代、生态相融合的繁华景象扑面而来。
蓬勃发展的鹿泉经开区,正是石家庄电子信息产业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攀升的缩影。
作为石家庄市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重要的承接地之一,这里聚集了中国电科产业基础研究院、中国电科网络通信研究院,以及海康威视、普兴电子等龙头企业,形成了现代通信、集成电路等5条产业链,成为全国知名的光电子、微电子和通信产业基地。
目光转移到数十公里外的石家庄高新区,产业集群效应也在不断凸显。
这里规划建设了电子科技园,确定了优先发展能源电子和光电信息产业、特色发展专用集成电路和软件与信息技术产业、突破发展空天信息和人形机器人产业的“2+2+2”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体系。
“目前,我市已形成了以鹿泉区为核心承载区,高新区、市内四区、正定县等区域各具特色的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产业链条逐步完善、集聚发展成效明显。”市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说。
聚力——
好环境为产业发展护航
10月31日,石家庄高新区光电创芯园正式开园,首批6家企业签约入驻。
这座投资6.6亿元的园区,肩负着打造一流“光谷”的重要使命。根据规划,这里将围绕光电信息、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产业,打造一个覆盖孵化、小试、中试到规模化生产的全周期创新生态,真正实现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
“我们将为入驻企业提供精准优质的服务,帮助企业了解有关政策,提供共享平台服务,满足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需求,为构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点亮京津冀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光电创芯园负责人说。
产业越新,发展越快,越需要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破题,也越离不开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
为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石家庄出台《关于支持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和生物医药产业率先突破的若干措施》和相关实施细则,从奖励资金、企业创新、项目建设等方面入手,集中优质资源,完善产业配套,支持产业发展。
资金支持很“硬核”。
设立了200亿元主导产业发展基金、每年10亿元产业发展资金,用真金白银鼓励企业创新发展。以奖励、贴息、补助等方式重点支持产业发展,截至目前,累计为537家新一代电子信息企业兑现了奖补资金2.1亿元。
政务服务环境再优化。
持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坚持“敢闯敢试敢突破”,大力推行“标准地出让”“两证合一”“四证齐发”“拿地即开工”“竣工即验收”等创新模式,大幅压缩项目审批时间、降低企业办事成本。
仅以鹿泉区为例,去年以来,鹿泉经开区共有21个项目实现“拿地即开工”,其中敬业电子一期项目从签约到竣工仅用时7个月,实现“当年开工、当年投产”,创造了项目建设的“鹿泉速度”,形成了“本地企业能做大、外地客商愿意来”的良好营商环境。
产学研深度融合。
石家庄联合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河北工业大学等高校成立研发机构,共建创新平台,成立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帮助企业攻克关键技术难题。石家庄市政府主办“清华研发·石家庄转化”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对接会,让更多“清华智慧”“创新种子”在石家庄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凝聚合力,逐梦前行。
我们坚信,不久的将来,石家庄“真‘芯’‘石’意 打造电子信息高地”的产业IP必将更加闪亮。(来源:石家庄日报 记者 吴 温)

编辑:齐永涛
责编:孟鹏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