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时节,石家庄的乡村却处处焕发着盎然生机。红艳饱满的苹果挂满枝头,空气中弥漫着果实的香气;蔬菜基地里,各类作物长势喜人,农人们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一幅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的诗意画卷,吸引越来越多游客前来打卡游玩,尽情体验采摘与赏景的乐趣。
近年来,石家庄市坚定立足本地实际,因地制宜为农业特色产业精准赋能,持续将资源优势转化为蓬勃的产业发展动能。在此基础上,更着力推动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助推乡村振兴,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如今,特色产业的蓬勃发展为乡村发展注入了源头活水,正成为乡亲们增收致富的新路径。
乡村展新景
农旅融合谱新篇
日前,记者走进行唐县南桥镇东安太庄村的苹果园,漫山遍野的苹果树挂满了沉甸甸的果实,空气中弥漫着醉人的果香。
果农们忙碌地采摘、分拣、装箱,一派丰收的喜人景象。累累硕果也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体验采摘乐趣,为当地果农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
果园里,前来体验采摘乐趣的游客们是一道亮丽的风景。正在采摘的游客苏菲迪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她介绍说:“看到处处都是红彤彤的苹果,觉得心情特别好!我们已经连续几年都来这里采摘了,这里的苹果口感可好了,让人年年都想着呢。”
据介绍,东安太庄村是该县苹果种植专业村,引进了十余个“三优”苹果新品种,是“省级观光采摘基地”。
随着该村苹果产业的蓬勃发展,不仅带动了村里农家乐的发展,也让很多果农们吃上了“旅游饭”,挣上了“旅游钱”。
作为石家庄市的农业大县,行唐县拥有红枣、红薯、苹果、寿桃等特色产业,这些产业在市场中占有优势。
近年来,该县依托山水生态资源和区位优势,把文旅发展与培育乡村富民产业及乡村振兴有机结合起来,以“农业+文化+旅游”为发展路径,构建起特色风情民宿、休闲旅游观光采摘等多种业态,致富之路越走越宽。
如今,农文旅融合发展的红利正在持续释放,越来越多的果农实现了“家门口赚钱”的美好愿景。
行唐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该县还将继续依托现有产业优势,进一步扩大特色产业的种植规模,按着“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思路,持续深化农文旅融合发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土里能生“金”
多元产业促增收
近日,在元氏县殷村镇故城村的莲美农业种植基地,一畦畦富硒韭菜长势喜人。放眼望去,根粗叶茂,碧绿欲滴,辛香浓郁。
据了解,这里的韭菜自带“天然优势”——基地地处太行山脉富硒地带,土壤天然富含硒元素,加之深井水浇灌,为韭菜的优质生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我们农场总占地1000亩,建有198座大棚。这些都是富硒韭菜,色正、味浓,吃了还不烧心。”元氏县莲美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经理程红霞介绍,他们采用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相结合的方式,推广“以虫治虫”技术,全力打造绿色蔬菜。
与此同时,灵寿县北洼乡北湖村的生姜种植基地也迎来丰收。
成片的姜田郁郁葱葱,出姜机轰鸣作响,工人们穿梭其间,有条不紊地分拣、打包新出土的生姜。饱满肥硕的姜块裹着湿润的泥土,在田间整齐堆放,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姜香,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今年我种了四十亩生姜,亩产约13000斤,收益挺不错。收上来的姜我们会先存一部分进冷库,等价格合适时再销售。”北湖村种植户周全军高兴地告诉记者。
近年来,石家庄市各地坚持市场导向,深挖特色农业潜力。通过科学布局,形成了宜种则种、宜养则养的产业发展格局,并持续延伸产业链条,成功打造出一张张靓丽的“农业名片”。
共享甜蜜果
特色采摘引客来
当前正值甘蔗最佳采摘期。11月1日,在鹿泉区获鹿镇郑家庄的燕栖生态园内,迎来了大批游客。大家拔甘蔗、品蔗汁,沉浸于一场充满野趣的“甜蜜之旅”。翠绿的蔗林间人影穿梭,欢声笑语不绝于耳,田间地头充满着轻松欢快的氛围。
走进园区,连片的甘蔗林郁郁葱葱,修长的叶片随风摇曳。游客们穿行其间,仔细挑选心仪的甘蔗。孩子们在家长的引导下,踮起脚、抱住蔗秆,使出浑身力气向上拔,小脸涨得通红。每当成功拔出一根,孩子们便兴奋地举起“战利品”欢呼雀跃。不少游客纷纷举起手机,记录下家人采摘、品尝的欢乐瞬间,将这份田间的甜蜜分享给亲友。
据了解,甘蔗采摘期间,园区日均接待游客超千人次,周末更是迎来客流高峰。为提升游览体验,园区不仅设置了专门采摘区,还安排专人现场指导挑选与采摘技巧。不少游客表示,这样的农事体验既有趣又有意义,明年还会前来感受这份独特的甜蜜。
“在石家庄,各具特色的农业产业还有很多。下一步,石家庄还将立足各地资源禀赋,坚持因地制宜,深挖潜力、增添动力,凝聚合力、激发活力,让资源优势成为发展优势,以特色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石家庄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来源:石家庄日报 记者 刘立芳)

编辑:齐永涛
责编:孟鹏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