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拍摄的湾里庙步行街文化惠民演出现场。石家庄市文旅局供图
“好球!漂亮!”7月26日晚,在石家庄青少年足球训练基地的看台上,球迷张伟激动地站起身,为“庄超”五人制足球擂台赛的精彩进球鼓掌喝彩。“现在周末生活太丰富了,不仅有各类体育赛事,还能在家门口观看很多惠民演出。”他说出了许多石家庄市民的心声。
体育彰显城市活力,文化滋养城市灵魂。
从激情四射的体育赛场到震撼人心的音乐演出,从丰富的文化惠民活动到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石家庄正以创新的姿态,让市民真切感受到文化体育带来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工业遗存迎来文化新生
伴随着城市更新,石家庄的工业遗存正经历着蜕变。一座座承载着工业记忆的老厂房,如今被赋予了全新的文化内涵,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独特纽带。
7月13日,石家庄市织音1953艺术园区的纺织展览馆内人流如织。“00后”大学生李梓烨很受触动:“第一次深入了解家乡的纺织历史,对这座新中国纺织工业的摇篮有了全面认识。”
由原石家庄棉纺一厂办公楼改建的展馆内,一张张老照片定格着昔日车间的火热场景,锈迹斑驳的纺机镌刻着华北纺织工业基地的城市记忆。展厅外,织音1953综合体汇聚演艺、美食、运动等多元业态,开启城市生活新场景。
城市更新不是一场推倒重来的改造,而是一场新旧共生的融合。
面对产业升级遗留的工业遗址,纺织展览馆深耕文化传承,织音1953打造潮流消费强磁场。园区自今年5月开放以来,已吸引游客超80万人次。
当织音1953以纺织文化续写城市记忆新篇,石钢工业遗址公园则以钢铁巨构谱写着工业美学。
踏入石钢工业遗址公园,两座巍然挺立的高炉映入眼帘。悬空的连廊、红色的墙砖、曲折的管道、锈迹斑斑的螺丝……这里既保留了工业时代的建筑肌理,又将昔日的生产车间改造为充满现代感的艺术空间。
动感十足的摇滚音乐季的激情演出,电影博物馆的跨界艺术展,仓库改建成的咖啡店、充满钢铁气息的饭店、车间改造的艺术创意厂……这些新潮元素,让这座传统工业遗址公园有了全新的打开方式。
“没想到老钢厂改造后有保留有创新,融合如此之好。”石钢退休职工冷学忠说,这里既保留了他们的集体记忆,又让人看到了城市发展的无限可能。
当织机旁响起年轻人的欢笑,当老厂房映照新业态的霓虹,工业遗产不再是尘封的过往,而是化作城市发展的新动能。这种传统与现代的融合,让工业遗存重焕新生,更让城市文脉得以生生不息地延续。
7月26日,“庄超”第三届中国·石家庄五人制足球全国擂台赛八强赛吸引众多球迷观赛。 记者 王伟宏摄
“音乐+体育”擦亮城市名片
7月26日,星期六。“庄超”第三届中国·石家庄五人制足球全国擂台赛进入八强赛阶段,石家庄青少年足球训练基地看台上座无虚席。
“现在周末可选择的活动太多了,不仅有‘庄篮’‘庄超’,还有中甲等专业赛事。”体育爱好者刘明说。
今年,石家庄擦亮运动之城名片,着力打造的“庄字号”系列品牌赛事已吸引超过220万人次参与,带动消费超过48亿元。据统计,2024年,石家庄举办了70多场国际国内大型品牌赛事,组织开展1500多场各类群众性体育活动。
精彩纷呈的体育赛事不断上演,城市中公共体育场地也遍地开花。
夜幕降临,石家庄奥北公元乒乓球场分外热闹。“现在乒乓球桌多了,打球更方便了。”奥北公元社区居民段树启笑着说,今年这里的乒乓球场不仅增加了4张乒乓球桌,还建了一个有420个座位的看台,让他感觉特别欣喜。
2021年以来,石家庄在人口密集区域利用拆违腾退地、街头路旁空闲地、公园绿地等建设球类场地,目前已建成966个公共球类运动场。如今,石家庄球类场地数量较2020年底增长近10倍。此外,还建成大型体育场馆9个,室外智能健身房12个,新增或更新社区健身设施5311处,有效解决了“健身去哪儿”难题。
体育赛事的欢呼声回荡在城市上空之际,音乐的热浪已扑面而来。
“在钢铁高炉前听摇滚乐,这种体验简直独一无二!”专程从外地赶来的音乐爱好者李先生难掩兴奋。夜幕下的石钢工业遗址公园内灯光璀璨,2025石家庄“Rock Home Town”原创音乐节正在这里激情上演。
2023年以来,石家庄“摇滚音乐演出季”持续升温,从繁华商圈到公园绿地,再到旅游景区,近400场常态化公益演出让音乐走进市民的日常生活。“这两年我在石家庄看了20多场摇滚演出。”市民张雨欣自豪地说,“音乐正成为石家庄的新名片。”
“能在家乡的舞台上表演,非常激动!”石家庄本地乐队倒海乐队主唱张晗说。除了打造原创音乐节、培育本土音乐力量,石家庄还成功引进了多场高水准演出,草莓音乐节、新青年音乐节等国内一线品牌相继落地。
据悉,草莓音乐节将于今年8月23日、24日在石家庄举办。石家庄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韩振民表示,将积极引进全国大型知名音乐节,持续擦亮城市音乐品牌。
文化大餐送到群众家门口
7月27日,正定县阳和楼热闹非凡。“遇见艺术”惠民演出在此精彩上演,古筝、琵琶、民族舞蹈等古风演出,为夏日增添了一抹动人的文艺色彩,吸引众多群众驻足欣赏。
此次演出活动是石家庄市2025年文化惠民工程的一个缩影。今年,全市已开展文化进基层惠民演出3700余场,涵盖音乐、舞蹈、戏剧、杂技等多种艺术形式,将优质文化资源直送基层。
近日,深泽县深泽镇举办2025年“夏季村晚”文化进基层惠民演出。灵动舞姿与动感音乐完美融合,强烈的节奏感染着全场观众。“现在家门口的文化活动越来越丰富,演出越来越有看头!”现场一位观众高兴地说道。
据了解,石家庄市文化进基层惠民演出全部为线下公益性免费演出,主要通过“六进”惠民演出、示范性“村晚”、“遇见艺术”惠民演出等形式实施,丰富多彩、亮点纷呈。一场场百姓家门口的文化盛宴,不仅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让多彩艺术走进大众,更实现了文化惠民、乐民。
文化惠民要落到实处,离不开公共文化服务工程建设。
近年来,石家庄市加快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在街头巷尾精心打造文化名家工作室、城市书房等“小而美”的文化空间,并经常开展文艺辅导、展览展示等文化活动,让公共文化服务更好地融入百姓生活。
7月24日下午3时,室外温度已高达35℃。而鹿泉区的西山林语城市书屋,窗明几净,清凉的空调驱散了热气。阅览区内,市民尽情享受着阅读的乐趣。
市民不仅可以免费在书屋内看书学习,还可以通过图书借还机自助借还图书。目前,书屋配备的图书自助借还机已与石家庄市图书馆、鹿泉区图书馆实现图书通借通还。在该城市书屋借的书,可以在全区其他城市书房、图书馆以及石家庄市图书馆任一地点归还。除了阅读,这里还不定期举办读书分享会、讲座论坛等,满足市民多元化需求。
目前,石家庄市在全市打造26家示范性城市书房,连同16个便捷的地铁图书馆、42个馆外阅读服务点,让市民在家门口静享阅读。同时,依托智能化图书管理系统,统一标识设计、统一管理系统、统一服务规范,让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丰富群众的美好生活。(侯 淼 毛 宇)
编辑:郝若羽
责编:韩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