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美丽省会城市丨向新向美 构筑宜居宜业幸福城
发布时间:2025-08-17 07:30:23 来源:无线石家庄

从生态休闲到文化生活,太平河片区正成为宜居宜业的城市新空间,彰显着石家庄更新发展的活力。

触摸城市更新强劲跃动的脉搏,感受家园焕新可触可感的温度,一幅“魅力之城”的壮美画卷正在滹沱河畔恢宏铺展。

太平河片区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倾力打造石家庄拥河发展的起步区、示范区、引领区;复兴大街和北三环市政化改造、市区南部区域路网完善工程等项目的通车,进一步方便了群众出行,带动了周边产业的发展;城中村、老旧小区改造,坚持高水平规划、高质量建设,强力补齐城市建设中的短板,打造宜居宜业美好家园……

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坚持在二环内做“减法”,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还空间于城市、还绿地于人民、还公共配套服务于社会,补齐城市功能短板,让城市更安全、更宜居;坚持在二环外做“乘法”,大力实施拥河发展,拉开城市发展框架,提升城市发展能级,以非凡魄力与实干担当,全面掀起城市更新澎湃浪潮,城市骨架有力舒展,功能品质迭代升级,短板弱项强力补齐——一座更美丽、更宜居、更富活力的现代化、国际化美丽省会城市正呼之欲出。

片区建设成效显著

形象品位全面提档

实施六大片区建设,是石家庄提升城市宜居宜业品质、塑造魅力形象的关键落子,更是回应民生期盼、赋能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棋眼。

拥河发展拉开城市发展框架——

如今,在滹沱河畔,太平河片区美不胜收,高标准谋划实施的片区宏伟蓝图正逐步变为现实。

湛蓝的天空下,平静的水面上,一座拥有102米高“天人合一”主塔的学府桥,蔚为壮观。它的建成通车,实现了太平河的南北跨越,进一步畅通了区域交通循环,如今已经成为石家庄一个地标性建筑。

登上卧虎山公园揽胜阁,这里是太平河片区的制高点,可远眺正定古城、东垣遗址风貌,怀古咏今;亦可欣赏河岸景观,一派生机盎然。这里不仅是广大市民游玩的好去处,也成为了外地旅游爱好者的网红打卡地。

太平河片区,位于滹沱南岸以南、古城东路以北、胜利大街以东、体育大街以西,总规划用地面积约8300亩,按照拉开城市发展框架、提升城市发展能级的目标,倾力打造石家庄拥河发展的起步区、示范区、引领区。

目前,太平河片区在建项目202栋,其中144栋已完成主体封顶;卧虎山公园等4个公园已相继对外开放,3座雨水泵站已全部完工,林屏路、向河大街等10条道路实现通车。美术馆、音乐厅、博物馆,以及柳东街等道路工程正在加紧推进中。

精雕细琢打造“城市客厅”——

“现在,每星期我都会跟朋友约在网球馆打球。这里运动设施齐全,功能完善,体验感超棒!”正在高铁片区中央绿色体育公园健身的市民赵川说,过去这片区域到处都是私搭乱建,环境脏乱,现在不仅建设了高标准的中央绿色体育公园,环境优美了,路也顺畅了。

每到夜晚,绚烂的如意彩虹桥上,七彩的灯光与音乐的律动相呼应,让彩虹桥如同一把七彩如意悬浮在空中,成为石家庄一道迷人的风景线。

以石家庄火车站为核心的高铁片区,北至东平路、南至仓盛路、东至建设大街、西至滨河街,总占地面积11925亩,规划建设我市“城市客厅”,打造集交通枢纽、商业商务、文化旅游、生态居住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片区。

目前,高铁片区占地面积435亩的中央绿色体育公园、5座地下智慧停车场以及塔北路等多条市政道路已建设完成,高品质住宅、“城市客厅”、超高层地标建筑、综合管廊等工程,正在按照计划有序推进中。

与此同时,按照“宜商则商、宜居则居、宜路则路”原则建设的留营片区,工业遗产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的和平东路片区,现代化产城融合发展的东南三环片区,定位为城市发展“后花园”的龙泉湖片区等项目建设,正按计划有序推进中。

六大片区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美好蓝图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为精彩现实,人民群众真切享受到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城市空间品质。

交通路网不断完善

城市“血脉”更加畅通

打通“主动脉”、畅通“微循环”,以前所未有的路网密度与通达效率,全力构建高效便捷、内畅外联的现代交通路网,重塑城市空间格局,提升市民出行品质。

“我家住在南二环南侧,经常带孩子去北边的中央绿色体育公园玩,这段道路打通以后,出门方便多了,家门口的环境也变好了。”市民赵楠说,如今走到这儿,再也不用绕行金利街、汇通路了,而且上下南二环高架也非常方便……南二环胜利南大街至仓兴街段辅路通车,让广大群众赞不绝口。

这一路段的通车,彻底解决了南二环建成20多年来辅路存在“断头”的历史遗留问题,进一步完善了交通路网体系,有效缓解了石家庄火车站周边交通压力,对加速推动高铁片区等区域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市持续加快城区规划路建设,2021年以来共打通城区规划路169条,基本形成了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微循环级配合理的路网系统,提前超额完成“十四五”城区规划路建设任务。

在复兴大街平坦的双向12车道上,车辆正快速驶过,从石家庄南收费站一路向北,仅用时20多分钟即可驶完全程,而此前,这一路段需花费40分钟以上;从和平路驶入中华大街,再上北三环,沿体育大街向北到达正定南门,过去近50分钟的路程,现在仅用不到30分钟。

市政化改造后的复兴大街与北三环,构建起了贯通城市南北、连接东西的十字形骨架道路,全线通车以来,有效消除了城市“割裂”现象,形成了石家庄外通内畅、转换高效、区间融合的城市路网新格局。

“2024年,复兴大街与北三环市政化改造的全线通车是石家庄城建发展的里程碑。今年以来,两条路的日均车流量达到了68.5万辆次,有效提升了石家庄市道路通行能力,方便了群众出行。”石家庄交投集团相关负责同志表示,在建设过程中,牢牢把握“市政化”改造的主题和内涵,把这两条路内嵌于城市当中,真正将其与城市道路融为一体,进一步拉开了城市发展框架。

畅通的规划路,宽阔的主干道,好似城市中的“脉络”,为石家庄交通注入了强大活力——

仓丰路、仓盛路、嘉华路、胜利大街、平安大街南延、平安大街铁路地道填平等6条市政道路的建成通车,进一步完善了市区南部区域路网;

胜利大街贯通改造及景观提升工程,全面完工通车后,向北连通正定古城、太平河片区,向南衔接高铁片区,成为城市中一条纵贯南北的风景线、活力线;

友谊大街与南二环内外连通等二环与周边道路互联互通工程,全面完工,进一步完善了城市路网,提高了城市主干线通达性,解决了城市道路与外部道路连通不畅、交通拥堵问题;

衡昔高速公路石衡高速至青银高速段、平赞高速至嶂石岩收费站段建成通车,进一步完善了省内高速公路路网结构,增强了沿海港口、西部省份与河北省腹地的联系,提升了京津冀区域对外辐射带动作用;

地铁初步形成了近80公里、贯穿东南西北的轨道交通网络骨架,有效缓解了城市交通压力。正在加紧建设的轨道交通二期工程主要包括4、5、6号线一期以及1号线三期工程,建成后,石家庄轨道交通通车里程将达到140公里,全市交通体系将得到进一步完善,将对优化城区空间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发展短板陆续补齐

居住环境显著提升

以更新重塑城市空间,以匠心再造生活品质,强力推进城中村、老旧小区、危旧住房改造,一座承载万家灯火的宜居之城正加速崛起。

位于新华区的前太保城中村改造项目,曾经破旧低矮的民房不见了,如今,16栋咖色与白色相间的住宅楼错落有致、高端大气。“这新家可太得劲儿了!装修漂亮,热水器、燃气灶都装好了,户型也正合心意,住得比原来舒服不是一星半点儿!”回迁居民黄新香说。

与此同时,在位于长安区的南村城中村改造项目施工现场,工地上一片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工人师傅有的在忙着搬运建筑材料,有的正在进行墙体砌筑及粉刷作业。该项目82栋回迁楼已经全部实现主体封顶,全面进入二次结构施工阶段。

石家庄高质量推进城中村改造工程建设,坚持“补齐功能短板、补足生态弱项、补上设施空白”,将回迁房和商品房同品质建设的理念落到实处,优选南北通透的精品户型,在户型搭配上做到真正的以人为本,增加小区绿化率,配建幼儿园、小学、中学等学校,健全完善周边医院、商业,以及地下管网、垃圾处置等设施,全力打造群众满意的高品质社区。

2021年以来,启动并高质量实施了36个城中村改造项目,410栋回迁楼已经建成交付,惠及居民超过10万人。

一项项事关社会经济发展、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惠民工程建成投用,城市面貌明显改善,居住环境显著提升——

为解决老旧小区建筑物破损、设施老化、环境脏乱等突出问题,坚持既改“面子”、又补“里子”,下大力开展老旧小区改造。截至目前,累计改造老旧小区2540个,惠及居民约100万人。今年,138个老旧小区改造工程目前已全面启动,预计10月底前将全部完工。

为进一步改善城镇居民居住环境,全力推进和平路26号院等1975年以前危旧住房改造工程,如今部分项目建成交付,全力补齐城市发展中短板。

在此基础上,以“绣花”功夫打磨城市肌理,高标准组织道路清扫保洁,集中实施中华大街、平安大街等景观提升工程,同时深化小街小巷整治提升,开展基础设施建设维护,常态化推进占道经营整治,精心打造亮丽城市夜景景观,推动城市品质不断提升。

蓝图绘就千般景,砥砺奋进正当时!石家庄的城市更新行动,以破茧成蝶的决心与精雕细琢的匠心,一步一个脚印地将宏伟愿景锻造成触手可及的现实。这座扑面而来的“魅力之城”,正以前所未有的崭新姿态蓄积着澎湃动能,向着现代化、国际化美丽省会城市的宏伟目标阔步前行,让生活于此的每一位市民,收获满满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来源:石家庄日报)

编辑:吴楠

责编:周欣

分享到:

扫码阅读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