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石家庄煤矿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毛料分厂宽敞的焊接车间里,近二十台智能焊接机器人正在不同型号的产品结构件上忙碌作业。一位身穿蓝灰色相间工作服的年轻人,在车间里来回穿梭着,检查机器人运行情况,不时把巡查中发现的问题随时记录下来。
他是关虎,今年33岁,共产党员,石煤机公司焊接机器人班组长、焊接机器人应用与创新团队和焊接机器人创新工作室带头人,先后荣获全国煤炭行业劳模、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
“推动企业科技创新,共产党员就是要走在前,干在前!”是他常说的一句话。
2010年,关虎技校毕业后,来到石煤机公司铸造分厂成为一名铸造造型工。5年后,成为一名铆焊工。经过公司岗位培养,又过了3年成为焊接机器人操作者。在公司、集团的造型、铆焊等工种技能大赛中,多次取得前三名的好成绩。2023年,夺得了全国职工数字化应用技术技能大赛焊接设备操作工——机器人工种决赛第三名和焊接机器人团队第一名。
每一次从零开始攀上高峰的“蜕变”,都烙印下关虎与企业同频同行、靠技能成才成长的坚定足迹。为成为适应企业转型升级的高技能人才,2016年,关虎参加成人高考并相继拿到了专科和本科毕业证,在提升学历的同时,他兼顾岗位工作、创新工作室攻关以及课堂内外学习,熬夜查资料写论文、梳理创新难题、制定攻关方案也成了常态。大量的学习,为他融入企业智能化、数字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作为石煤机第一批应用智能焊接机器人操作的技术工人,关虎被派往北京学习,在机器人控制柜前,看到示教器里一行行的程序代码时,他意识到这又是一座“隔行”的大山。
“公司花几百万元购买的设备,需要我们去发挥作用。”凭借着一股“不管在什么岗位都要争做佼佼者”的拼劲,关虎不放过任何学习的机会,凭着一股钻劲,三个月后他便能自己盯岗,半年后能完成复杂的编程操作,此后,更是踏上了“驯服”焊接机器人的创新之路。
随着企业订单的增加,焊接工艺越来越复杂精细,对焊接机器人的智能化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
石煤机公司掘进装备机型有二十多个,截割头上分布着不同角度的截齿,给关虎的创新团队带来了不小的挑战。为了攻克截割头截齿座的自动焊接技术,关虎分秒必争,白天和大家一块研讨,找思路,晚上查资料,找答案。“到了攻关的关键阶段,党员要带头奋战,冲锋在前。”关虎说。一年多的时间,他们终于攻克了这项国内截齿座自动焊接技术难题,工作效率提高了3.5倍,质量稳定性大幅度提升。
“在一线,只要发现问题就去解决,只要想到可能性,就去验证。”凭着这样的信念,关虎带领创新工作室在国内首创完成了环卫车薄板箱体整体智能焊接技术,攻克了高难度的掘进机钢套曲面焊铜的焊接技术,解决了许多行业难题。在不断提升过程中他积累了大量的技术资料,创新成果100余项,4项国家专利,2项国内首创技术,多项成果获省市及行业创新奖,为企业创造价值千万余元。
随着转型升级步伐的加快,企业需要一支有凝聚力、创新力的焊接机器人团队。关虎说:“作为共产党员,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徒传技责无旁贷。”他制定带徒计划,整理形成机器人焊接“一招鲜”数据库,毫无保留地传给徒弟。如今,焊接机器人创新工作室已经为企业培养出30多名焊接机器人操作高级蓝领,为企业提供了高技能人才储备。
为加快智慧工厂建设,打造适合现代化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要求的生产体系,石煤机公司已经连续五年引进智能设备,建成了智能焊接机器人群阵。关虎带领的焊接机器人创新团队,以创新为动力,为企业注“智”力,助推企业依靠智能制造实现华丽转身。(来源:石家庄日报 记者 张静雯)
编辑:齐永涛
责编:韩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