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国际陆港今年前5个月开行中欧班列521列,货值超55亿元——它缘何成为“超级带货王”
发布时间:2025-07-02 06:22:00 来源:无线石家庄

盛夏时节,走进位于高邑县的石家庄国际陆港,入目即是一派繁忙景象:

龙门吊起降不停,运转货车往来穿梭,五彩斑斓的集装箱如积木般层层堆叠,中欧班列的汽笛声此起彼伏……在这里,来自全国各地的“国货潮牌”与远道而来的“丝路珍品”短暂相逢,随即又踏上新的旅程,继续延伸贸易合作的传奇之路。

今年前5个月,石家庄国际陆港已开行中欧(亚)班列521列,发送标箱52373个,货重63.97万吨,货值55.6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6%、189%、295%、92%,继续保持京津冀同类国际陆港首位,成为名副其实的“超级带货王”。

畅通道——

每天开行中欧班列三四列

“呜!”

6月18日上午,一列满载汽车零配件、自行车、机械设备等货物的中欧班列,拉响汽笛,缓缓驶离场站。这趟班列预计12天后到达俄罗斯莫斯科,不断加速“河北制造”走出去的步伐。

“像这样的班列,我们现在平均每天要开行三到四列。”石家庄国际陆港总经理刘金朋说,而这些汽笛声,也俨然成为陆港人生活场景的BGM(背景音乐)。

堆场上,林立的集装箱一眼望不到边;线路图上,陆港的“朋友圈”不断扩大……自2018年6月29日,首列直通俄罗斯的中欧班列开行以来,石家庄国际陆港中欧班列从一条线到一张网,勾勒出联通世界的时代画卷。今年前5个月,这里共开行中欧(亚)班列521列,实现进出口货值超55亿元,密切了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经贸往来,称得上是不折不扣的“超级带货王”。

目前,石家庄国际陆港已构筑起“四向八通道”的进出境网络,运行的18条国际线路覆盖亚欧5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铁班列通达全球主要港口,真正实现了“一港雄立,货通全球”。联通陆海、触达世界的物流大通道,为促进国际“朋友圈”交流合作支撑起坚实骨架。

优结构——

“重去重回”成为新常态

中欧班列不仅带动了进出口贸易的持续增长,也推动了货物结构的优化升级。

“从‘老三样’到‘新三样’,货物清单上的‘主角’在不断变化。”刘金朋介绍,从服装、家具、家电等“老三样”,到以新能源汽车、光伏产品为代表的“新三样”,货品种类越来越丰富。

与此同时,来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饲用小麦粉、板材、锌锭、粮油等优质商品,也通过中欧班列来到国内,带动中欧班列去程与回程班列数量均衡,让京津冀地区企业更深入地融入全球产业格局,为区域经济发展创造出更多机遇。特别是今年以来,回程到达班列已突破300列,同比增长了10倍,班列“重去重回”成为新常态。

“从去年8月份至今,我们公司做了一百多列回程业务,平均一列回程班列就有62个至72个集装箱。回程班列搭载的饲用粮食、板材和钾肥等原材料,很受京津冀地区加工企业欢迎。”河北坤元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玉芬说。

如今,石家庄国际陆港已经是京津冀地区规模最大、运营最繁忙的内陆港,成为华北区域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国家一级铁路物流基地、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项目、全国首批绿色低碳交通强国试点,引领石家庄迈入“陆港时代”。

拓市场——

打造京津冀产业聚集新高地

不仅是中欧班列,如今,石家庄国际陆港能提供的运输模式越来越多,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国际汽运车辆在此集结、组货,带动对外贸易、商贸物流等产业聚集,为全市发展枢纽经济提供有力支撑。

近日,邢台市的一家自行车生产企业,通过石家庄国际陆港新启动运营的全省首个跨境公路运输集结中心,向塔吉克斯坦客户发送了26吨的自行车及配件。“中欧班列运量大、稳定性强,但对一些小批量的紧急订单,国际公路运输模式更为适合。”企业有关负责人武艺伟说。

完善的开放体系,正在为石家庄国际陆港构建大平台、深化大通关、开展大合作夯实底座基石,通过“通道+平台+产业”作用,有效连接“两个市场”,开放型经济得以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配置资源、拓展市场,发展产业。

行走在石家庄国际陆港,只见塔吊林立,机械轰鸣——中远海运期货交割贸易中心、河北省供销社仓储物流服务中心、跨境电商交易中心、冷链仓储配套中心、化肥仓储中心、粮食加工仓储中心……一大批商品车分拨、粮食农资、有色金属、冷链物流等适铁临港产业项目正在加快施工,产业聚集规模化、临港产业经济生态圈初见成效,正成为京津冀产业聚集的新高地。(来源:石家庄日报 记者 吴温)

编辑:任闪

责编:韩巍

分享到:

扫码阅读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