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石家庄煤矿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毛料分厂宽敞的焊接车间里,近二十台智能焊接机器人或蹲坐、或倒挂、或俯身巡位,焊枪起落,自如挥舞,不同型号的产品结构件上便“开”出了蓝色的弧光、红色的焊花,一团团一簇簇,生动又火热。
一位身穿蓝灰色相间工作服的年轻人,在车间里来回穿梭,检查机器人运行情况、督促机器人班组成员保重点抓进度,还不忘把巡查中发现的问题随时记录下来。
年轻人33岁,叫关虎,石煤机公司焊接机器人班组长、焊接机器人应用与创新团队和焊接机器人创新工作室带头人,刚刚带着全国劳动模范的奖章,从北京载誉归来。
三个工种三次蜕变
关虎这个技能“学霸”,是在车间里成长起来的。
2010年,关虎技校毕业后,来到石煤机公司铸造分厂成为一名铸造造型工;5年后,成为一名铆焊工;经过公司岗位培养,3年后,成为焊接机器人操作者。在公司、集团的造型、铆焊等工种技能大赛中,连续多年取得前三名的好成绩。2023年,更是夺得了全国职工数字化应用技术技能大赛焊接设备操作工——机器人工种决赛第三名和焊接机器人团队第一名。
从一名普通劳动者到全国劳动模范,简短的简历难以概述关虎的“硬核”进阶之路。
每一次从零开始攀上高峰的“蜕变”,都烙印下关虎与企业同频同行、靠技能成才成长的坚定足迹。而这十几年里,伴随他的关键词就是“学习”。
关虎清楚地记得,2015年前后,公司厂区里多了一道醒目的标语:“创新引领、转型升级,打造百年企业。”企业转型势在必行。敏锐地意识到企业转型升级需要高技能人才,2016年,关虎果断参加了河北科技大学成人高考,相继在2018年、2022年拿到了专科和本科毕业证。6年的时间,兼顾岗位工作、创新工作室攻关以及课堂内外学习。“上班打卡、学校打卡”成了关虎工作学习的主旋律,熬夜查资料写论文、梳理创新难题、制定攻关方案也成了常态。6年的积累为关虎融入企业智能化、数字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就在拿到大专学历证书后的几个月,关虎作为石煤机第一批应用智能焊接机器人操作的技术工人,被派往北京学习。虽然有了理论基础,但真正来到机器人控制柜前,看到示教器里一行行的程序代码时,关虎才意识到这又是一座“隔行”的大山。
“公司花几百万购买的设备,需要我们去发挥作用。”凭借着一股“不管在什么岗位都要争做佼佼者”的拼劲,关虎不放过任何学习的机会。机器人厂家派技术人员来到石煤机带岗,关虎便拎着行李把技术员送到了入住的酒店,随后的几个月,他经常到酒店“偷师学艺”,如饥似渴地学习,三个月后关虎便能自己盯岗,半年后能完成复杂的编程操作,此后,更是踏上了“驯服”机器人的创新之路。
“五步、十步都是进步,只要开始出发,就赢过了停留在起点的人。”关虎把十几年工作学习的感悟凝练成一句话,记在了手机备忘录里,准备参加劳模工匠进校园活动的时候,讲给学校的学子们听。
创新“一小步”
转型升级“一大步”
进入4月,车间里橙色的机器人“手臂”又添新技能,焊丝传感、喷嘴传感功能合并,并实现“丝滑”转换。“以前寻位传感是单一的喷嘴传感,只适合应用于中厚板,但应用到公司薄板产品上效果不佳。”关虎介绍,“如今通过程序控制,机器人能够自动转换,变得更智能,薄板和厚板兼顾,效率也更高了。”
机器人寻位传感功能合并,是关虎带领创新工作室利用一个月攻坚的成果。
随着企业订单的增加,焊接工艺越来越复杂精细,对焊接机器人的智能化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关虎带领创新团队以创新为动力,为机器人赋能,为企业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更强动能。
关虎带领的焊接机器人创新工作室就设在车间里,深入一线发现问题,在创新工作室埋头解决问题。智慧的火花和闪耀的焊花相互碰撞,形成了一批批高质量的创新成果。
石煤机公司掘进装备机型有二十多个,截割头上分布着不同角度的截齿。就是这些“满身犄角的巨兽”给关虎的创新团队带来了不小的挑战。为了攻克截割头截齿座的自动焊接技术,关虎白天和大家一块研讨,找思路,晚上查资料,找答案。“到了攻关的关键阶段,那真是没日没夜地干。”关虎说。一年多的时间,他们终于攻克了这项国内截齿座自动焊接技术难题,工作效率提高了3.5倍,质量稳定性大幅度提升。
“在一线,只要发现问题就去解决,只要想到可能性,就去验证。”凭着这样的信念,关虎带领创新工作室在国内首创完成了环卫车薄板箱体整体智能焊接技术,攻克了高难度的掘进机钢套曲面焊铜的焊接技术,解决了许多行业难题。他们还设计制作20多种实用性焊接工装;优化改进工艺70余项,为新增11种新产品设计开发机器人焊接程序……截至目前,创新工作室发布100多项创新成果,2项成果获国家专利,多项成果获奖。
每一项创新,呈现在机器人的运行轨迹上,是一小步。但近百项创新成果汇聚起的创新力量,是推动企业迈出了转型升级的一大步。
随着转型升级步伐的加快,企业需要一支有凝聚力、创新力的焊接机器人团队。“作为创新工作室带头人,带徒传技责无旁贷。”关虎说。关虎带徒弟从来不藏私,他制定带徒计划,整理形成机器人焊接“一招鲜”数据库,毫无保留地传给徒弟。为了帮助一名技术工人尽快成长为焊接机器人操作能手,关虎曾经用一个月的时间,晚上加班给他上课、带班。如今,焊接机器人创新工作室已经为企业培养出30多名焊接机器人操作高级蓝领,为企业提供了高技能人才储备。
为加快智慧工厂建设,打造适合现代化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要求的生产体系,石煤机公司已经连续五年引进智能设备,建成了智能焊接机器人群阵。关虎带领的焊接机器人创新团队,以创新为动力,为企业注“智”力,助推企业依靠智能制造实现华丽转身。
仲春时节,石煤机公司厂区里绿树成荫,远处“创新引领、转型升级,打造百年企业”的红色标语掩映在绿树间,更加醒目。身穿蓝灰色工作服的关虎走在宽阔的厂区道路上:从手持焊枪到“键盘舞者”,从普通一线工人到金蓝领,从普通劳动者到全国劳动模范,这名新时代产业工人前进的步伐,每一步都迈在了企业转型升级的脉搏上。(来源:石家庄日报 记者:戴丽丽)
编辑:马蕾
责编:韩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