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光耀日记》出版十周年学术交流会在石举行
真实书写历史 赤诚映照时代
徐光耀画像。杜建奇作
河北日报客户端讯(记者肖煜)今年,著名作家徐光耀将迎来百岁生日,恰逢十卷本《徐光耀日记》出版10周年。4月20日,来自北京、山西、河北的30余位专家学者齐聚石家庄,共同回顾《徐光耀日记》编辑过程及出版以来产生的深刻影响,深入分析和探讨其蕴含的时代价值。徐光耀通过视频,向与会人员和当年参与日记整理的工作人员表示了亲切问候和美好祝愿。
《徐光耀日记》2015年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涵盖了徐光耀1944年至1982年间的日记,包含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等各个时期,既是徐光耀近40年间生活的点滴记录,又是昔日历史的真实描述。整部日记以个人视角再现了20世纪4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期不同历史阶段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巨大变化。
《徐光耀日记》封面
徐光耀13岁参加八路军,是身经百战的抗战老战士。作家闻章认为,《徐光耀日记》最大的特点是真实,其不仅是一个人的日常生活记录,更是一名战士的成长史,是时代行进中的历史切片,也是个体生命的时代标本。
日记最能保存时代生活风貌及作者真情实感。“异乎寻常的真实”,是《徐光耀日记》给作家刘江滨留下的深刻印象。在他看来,《徐光耀日记》是一部人生大书,其中有芥豆之微,也有狂澜之巨,生活琐事与时代风云一并坦陈于作者笔下,显露了徐光耀的赤诚之心,更展现了他的家国情怀,具有历史、文学、文献、民俗等多重价值。
“能够以真切的笔触,毫无伪饰地记录生活和历史的真实,正是《徐光耀日记》最根本的意义和价值所在。”山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山西大学文学院教授王春林谈到,长期以来,与徐光耀名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小兵张嘎》《平原烈火》,是曾经获得第二届鲁迅文学奖的《昨夜西风凋碧树》。《小兵张嘎》《平原烈火》是小说,《昨夜西风凋碧树》是非虚构文学,它们的思想艺术价值都不容低估。而《徐光耀日记》以1944年至1982年期间的真切记录,成为研究这一阶段中国社会历史状况的宝贵史料,诚如编者所言:“是一个人的命运,也是国家民族的命运。”
《徐光耀日记》既记录了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自豪自信的精神气质、全力投入的工作热情等,也记录下创作带来的压力、面对挫折的焦躁等。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程凯谈及阅读感受时说:“阅读徐光耀上百万字的日记,时时能感觉到他这个人难以消磨的‘真’,时时感动于他的诚挚、朴实、勇敢、重情义、不掩饰。”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审祝晓风认为,《徐光耀日记》不仅是其跌宕人生的真实写照,也是恢宏磅礴的时代缩影。“《徐光耀日记》中记录、表现了中国人民坚韧不拔、团结抗战的民族精神,以及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伟大力量。”祝晓风说。
河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李浩说:“当我们再次面对《徐光耀日记》,再次面对那个带给我们诸多思考和感怀的‘真灵魂’,我们的心依然会激荡。希望《徐光耀日记》能被更多的人读到,它对我们了解研究徐光耀的人生经历、文学经历和思想经历,了解研究一个战士、一个作家的精神成长和人格成长,了解研究具有血肉感的历史命运中的个人选择,都有着重要意义和价值。”
编辑:马蕾
责编:韩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