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记者走进华药宿舍王希杰老人家,书房不大,却满屋诗书,环境清雅,足见主人品位不俗。最令人惊喜的是,墙面的架子上摆放着几十个刻满字的大葫芦,这些葫芦上烙刻的文字除了古诗,还有王希杰自己做的一首诗《赵州桥》:“拱桥飞跨洨河上,彩虹有耳忒稀奇。精巧坚美历千载,隋朝李春创奇迹。”落着他的笔名王浭。真是题材多样,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王希杰老人介绍,他以前在热力煤气公司设计院搞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有一定的美术基础,还热爱文学,痴迷地理知识。1995年退休以后,王希杰游览祖国各地名山大川,利用十年时间,写了一本名为《锦绣中华》地理知识的图书,并于2005年出版。“我的书出版之后,深受读者欢迎,很多老同事都向我要。一位李先生看了我的书,深受启发,把四大佛教名山以谜语的形式烙刻在葫芦上,不仅好看还有艺术价值。我突发奇想,何不自创一种集古诗和书法的诗书工艺葫芦,把《锦绣中华》里的内容都一一烙刻上去,也让自己的艺术思想在葫芦上得以延续。”王希杰说,从那时起,他买来很多葫芦,钻研尝试,这一刻就是9年,刻出数百个工艺葫芦。
记者注意到,王希杰老人的“诗书工艺葫芦”,正文为楷书,以古诗、名联、格言为主,将古代浩瀚的文学内容分门别类编绘出风景、友情、名联、四季、气象、花卉、花果、鸟兽等多个主题篇章。葫芦的标题为篆书,有不少地理知识和省市的简称,以及花木鸟兽等的名称。葫芦整体篆楷相间,并以彩篆代画,以增其艺术特色。观者在欣赏葫芦工艺的同时,既可看到我国古代的文学佳作,又可增长地理知识。这是对工艺葫芦的一种创新,将传统的工艺葫芦由观赏型拓展为知识型,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
葫芦乃吉祥之物,其谐音为“福”“禄”,民间有“辟邪镇宅”之说,因此备受人们喜爱。王希杰老人的“诗书工艺葫芦”,深受孩子们的欢迎,有不少孩子一放学就跑到王希杰老爷爷家学习烙刻葫芦。王希杰也寓教于乐,丰富了自己的晚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