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之所需,施政所向,一项项惠民政策的出台,是民生幸福感提升的关键。我市连续7次入选幸福城市,离不开大手笔,多层次、广覆盖的民生实事。今天,实事惠民的力度还在加大,2016年,市委、市政府将推出一大批改善民生的举措,让石家庄的幸福拼图更美满。
2015年市两会上,我市首次提出在全市20所试点小学开展免费托管服务,针对的是放学后双职工、进城务工人员、单亲等家庭看护确有困难的小学生,每周一至周五,学校正常放学后延长两小时,在学校开设托管班。2015年,共设立托管班311个,免费托管服务学生近15000人。
操场上,孩子们正在跟着节奏学习新的啦啦操,虽然刚开始学习动作不熟练,但同学们依然非常认真。在学校机器人活动室里,二十多个孩子正聚精会神听老师讲解无人机航拍的知识,放学后,这里就变成了学习科技知识的海洋,无人机怎么飞?机器人要如何组装?这些课本外的知识打开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在老师的指导下,大家还会分成小组,亲自动手组装机器人。
兴趣小组里孩子们热火朝天研究科技,在高年级的班里,一些孩子们则在认真写作业,遇到不会的问题还会有老师帮助解答。
裕华西路小学是市区内一所老学校,学生家长以双职工居多。免费托管开展后,全校800多名学生有230人参加了校内免费托管。除了机器人班,学校还开设了京剧、魔方、舞蹈、阅读以及球类的托管项目。
政府买单,群众受益,这项全省首创的教育惠民的民生工程不仅丰富了孩子们放学后的生活,更解决了家长的后顾之忧。
裕华西路小学的课后两小时是我市小学生免费托管项目的一个缩影,把教育惠民工程做实,则能深入人心,而这也是我市幸福指数提升的密码。
为保障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再升级,2016年,我市还将突出重点、加大投入,推出一大批改善民生的举措,让我们的幸福拼图更美满。
教育方面,除免费托管在主城区全面推开外,我市还将深入实施学前教育第二期行动计划,创办30所普惠性幼儿园。
扩大就业方面,将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鼓励科技人才、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全年城镇新增就业9.52万人。
社会保障方面,将积极推进城镇职工和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城镇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到217.5万人、城镇职工和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84万人;开工建设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2.7万套,农村危房改造3500户;新建社区综合养老服务中心10家,新增护理型养老床位1000张。
医疗保障方面,将全面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探索建立分级诊疗模式。推进“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实验室”工作,重点抓好50所中医药特色乡镇卫生院建设。进一步提高新农合保障水平,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5%以上。
文化服务体系方面,确保霞光大剧院10月底建成投用;对100个社区文化活动室和文化广场进行提档升级;制定全民健身行动计划,更新健身路径17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