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的遗产
发布时间:2014-05-29 08:49:32 来源:小吴帮忙


婆婆的遗产(一)——老人的房产没有我们的份

关于老人去世留下房产的纠纷事件,在我们生活的城市里,几乎每天都在上演着。其实归根结底说白了,都是一个“利益”导致的。有的嫌老人分配不公,有的嫌子女不孝顺,总之,一个纠纷就有一种理由。 张阿姨的婆婆去世之后,留下了一套房产,有一天,张阿姨得到信儿,这套房子被她的小叔子私自过了户,老大一家也知道这事之后都不乐意了,合着老人遗留下来的财产到了都归了一个人,他们两家是怎么想都觉得太不公平了。

张阿姨和老公有两个女儿,琳琳和红红,张阿姨的爱人是侯家的老二儿子,但是先于母亲去世。张阿姨的婆婆共有三儿两女五个孩子,几个孩子中,只有最小的三儿子育有一子。几年前,婆婆去世了,留下了一套房产,按老大和老二家的说法,老三家这根独苗似乎顺理成章成了继承老人房产的依据。

而要说老太太心思的话,似乎也更倾向于她的小儿子。

张阿姨他们从老三口里得知,姚大妈的房子已经过户到了小儿子名下。但是众人不解,老人留下的遗产如要过户,至少得有老人留下的遗嘱才可以。那这个遗嘱哪来的。

原来,直到公证处的工作人员登门核实情况,侯家老大这才知道姚大妈生前确实留下了一份公证遗嘱,在这种情况下,侯家小儿子把房子过户到自己名下,就再正常不过了。

这个时候,张阿姨又有疑问了,这房产并不是姚大妈独自的财产,因为在买房的时候,他们也是出了力的。

照张阿姨的说法,这房子的权属究竟有没有问题呢?

如果真如张阿姨所说,老人没有留下遗嘱遗言什么的,那这房子全部归到老三的名下确实是有点蹊跷,老人不会写字,眼睛不好,留遗嘱的可能性不大,那么从法定继承上来说,这几个儿子和女儿都有继承权,老三究竟是怎么把房产过的户,整个过程又是不是合理合法呢?姚大妈的大儿子透露出来一个新的信息,推翻了张阿姨他们的猜测。

律师陈肖言:那么假设说老大老二能够提供相应的证据,如果双方没有一个特别约定,那么通常来说,这部分出资只能视为老大和老二对姚大妈存在这种债权债务……受益人受益范围内,对这部分债务进行清偿,那么对房产的权属是没有影响的。

婆婆的遗产(二)——公证遗嘱 保证立遗嘱人表达真实意愿

刚才我们的律师对老人去世后留有的遗产该如何分配说的很清楚。按照法律的规定,留有遗嘱的,就按照遗嘱内容执行。如果没有遗嘱,才可以按照继承顺序来继承。老大和老二两家面对这样的结果,却还是不能释怀,两家纠结,为什么老人有遗嘱,自己却是在老人去世之后才得到消息,在他们看来,老人立遗嘱的话,孩子们都应该全部在场才对吧。

老三带老人去公证处做公证的事得到证实之后,老大和老二两家依旧不甘心。

不过在公证处看来,这样的看法和疑虑,根本就是多余的。

公证处工作人员介绍,之所以采取密闭的环境与所有利害关系人隔开,就是为了保证立遗嘱人表达真实的意愿。

而且在公证过程中,公证处也会严格审查,确保涉及到的财产为立遗嘱人所有。那为什么其他利害关系人要等到立遗嘱人去世之后,才能知道有这么一份遗嘱呢?

为了确定这份公证遗嘱是否为立遗嘱人最后的一份,公证员还需要对其他利害关系人进行核实,如果在一定期限内无人能提供新的遗嘱文件,公证遗嘱才能最终生效。

婆婆的遗产(三)——叔叔谈“主权” 与亲情无关

核实财产、保证立遗嘱人独立完成遗嘱公证、最终再进一步核实,这一套完整的程序,严格保证了公证遗嘱的公正性,这也难怪公证遗嘱在所有形式的遗嘱中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了。而且,立遗嘱人没去世的时候不允许其他人查看,也是保护了立遗嘱人的隐私,当立遗嘱人去世之后,相关利害关系人才可以携带关系证明、身份证明等到公证处查看。

不过事情进行到这里还远没有结束,血缘、亲情、长幼尊卑都是咱国人家庭中最重要的观念。姚大妈的房子全部归了她的小儿子,虽然从法律上来说,这是我们必须要尊重的事实,可从亲情上来说,老大觉得,老三单独占了一套房子,至少也该对兄弟几个意思意思才对啊。

就老大与老二家提出的要求,帮忙记者也有些纠结。 以目前的情况来看,老大和老二家要想得到些利益,恐怕还得看老三的意思了。

婆婆的遗产(四)——清官因何难断家务事

这房子是姓侯的,恐怕也就是这一句话最能表明老三的态度了吧,这是不是姚大妈当初立遗嘱的初衷,却谁也没办法知道了,不过既然姚大妈留下了遗嘱,几个孩子都应该尊重老人的意思才对,兄弟之间,何至于闹得这么不可开交呢?

面对遗产,无论在分配还是继承上,如何才能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呢?记者街头随机采访了一些市民,不同人有不同的方式。

清官难断家务事,在被采访的这些老人中都有表露出这个意思,在这我不禁要想了,作为子女,是不是更应该看重老人生前咱们对他们的态度呢,只要好好赡养老人,无论遗产有没有自己的,咱从心里面都能透出来的踏实,面对得了利益的兄弟姐妹,那不照样还是自己的亲人嘛,就像片中老人们所说的,互亲互让,弟兄间关系处理不好了,即便得了利益,到咱回首往事的那一刻,心里是不是还会记起那个曾经和自己一起生活在一个屋檐下的亲人呢。利益永远只是暂时的,亲情才是值得自己维系一生的吧。

分享到:

扫码阅读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