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晚报“诚信油条点”挂牌五日
摊点人气飙升,剩油倒入回收桶
6月8日首批晚报“诚信油条点”陆续挂牌,连日来“诚信油条”摊主经营如何,是否做到了“安全用油杜绝复炸”的承诺?6月12日5点,本报记者跟随东马路早市“诚信油条”摊主田辉一同出摊,在三个多小时里见证了用油与废油处理的整个过程,看到了挂牌之后可喜的变化。
穿“诚信油条”围裙
公示购油收据
12日早晨5点,田辉和爱人已到桥东区东马路早市,搭好摊点,为炸油条做着各种准备。“诚信油条点”的标志牌已挂好,购油的收据、验油勺提示牌等也公示出来。与前两天不同,现在二人身着印有“诚信油条”字样的围裙,同时撑开一顶崭新的遮阳伞,伞上同样有“诚信”字样。围裙与伞,是本报为所有加盟者免费提供的用具。
约5点15分,已有市民陆续上街,田辉拿出两桶10升装的“诚益”牌一级大豆油,往锅里倒了一桶半多一些,并不时用筷子测试油的深浅,两个油桶就摆放在摊前。记者注意到,摊位旁边还张贴着他所用大豆油的“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及生产用油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等相关复印件。“把剩余的油摆出来,把生产用油厂家的证件公示出来,可以让大家随便检验,这样更放心。”他说。
人气飙升
顾客排队购买
早晨5点30分,有市民开始来到摊点购买油条,并不时围着观看。“油确实很清亮,称得上‘诚信’二字。”市民老张说,这两天他经常来购买小田的油条,同时感觉他的摊点越来越规范。
市民刘阿姨购买了一斤油条,“我们现在也能在家门口吃上放心油条了。”她笑着说。
市民王先生在早市上也发现了小田的摊点,凑了过来,他告诉记者,自己住在平安大街和平路附近,报纸上看到这个摊点,就赶来品尝一下。油条买到手,他先吃了一口,“这才叫油条。”
随时间推移,购买的人越来越多,几度形成排队的场面。中间过程里,小田又向油锅里加倒了一些新油。“自从挂牌后,来这儿买油条的人明显多起来。”旁边一位卖菜的女士说。
每天多炸25斤面,剩油倒入废油桶
8时10分左右,75斤面全部炸完,但不时还有顾客询问。田辉说,以前每天都是炸50斤面,现在比以前能多炸25斤,而且还有上升趋势,销售量提高了很多。
收摊之前,小田把锅内约10斤左右的剩油,全部倒入带来的废油回收桶中,带回家去存放起来,等待企业回收。“大家逐渐对我们的诚信油条认可起来,我们做着也有一种踏实的感觉。”田辉说。(记者 丛俊儒 马冬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