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1日起,我国将强制实施新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而省会早在两年半前就已开始提前“尝鲜”。为了保证水质,根据省会水质特点,石家庄供水集团在对水源水和出厂水的日检测方面,又比“新国标”多了7项检测项目。
“从水源到制水过程到管网用户,我们实现了对全过程水质的监测。”昨天,石家庄供水集团水质监测中心主任胡长荣介绍,早在2006年国家发布新修订的生活饮用水新标准后,省会就已开始按照“新国标”标准进行准备,并陆续投入1000万余元配备了检测仪器和高素质的检测人员。
从2010年开始,石家庄供水集团就具备了“新国标”检测条件,并开始按照“新国标”要求对水质进行检测。
据介绍,省会水源水分为地表水和地下水。除第八水厂是地表水厂外,其余七个都是地下水厂。第八水厂水源来自岗南和黄壁庄水库,产水量占公司总产水量的2/3。
“除了市区东北部地下水供应多一些外,其余地段供应的多是地表水。”胡长荣介绍,为了保证水质安全,在对水源水和出厂水日检测方面,供水公司比“新国标”规定的项目增加了7项。
“增加的7项是根据本地水质特点决定的。”胡长荣说,这就好比“量体裁衣”。据介绍,由于省会水文地质特点,地下水水质硬度较高,而水库水藻类在每年5、6月份和7月底至10月份都是高发期。因此,在水源水检测方面,省会比“新国标”增加了PH值、水温和锰的检测;在出厂水方面增加了水温、PH值、氨氮、锰和总硬度检测;周检增加了铁和硝酸盐的检测。
胡长荣说,从水源地开始一直到出厂水,三级检测层层把关,全市供水管网还布有76个管网检测点,每个月至少要对每个检测点进行两次检测。“配合周检、抽检半年检、年检,水质是有足够保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