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展的道路、乌黑的路面、醒目的交通标志线……如今,不论行驶在和平西路还是槐安西路,已没有了曾经的颠簸感觉。自省会市容市貌综合整治工作开展以来,市城管部门仅用短短13天时间,便让这两条主要路段焕然一新,再次焕发出青春的活力。
昼夜奋战
13天整修两条主干道
5月17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动员大会,部署市容市貌综合整治工作。其中,槐安西路、和平西路被列入“十大工程”的主干道整修工程。当天下午,市城管委便组织道桥处施工人员开展了整修前的准备工作。
5月18日,槐安西路、和平西路整修工程全面开工。负责施工设计的市道桥处设计所,接到任务后分秒必争,详细查阅整修路段档案资料,并在滚滚车流中,现场勘察路况,对破损严重的部位逐一精确测量,制定详尽的处理方案。经过5个昼夜的加班加点,施工图顺利完成。
施工刚刚启动时,正值省会天气炎热。但高温天气正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的好时机,无论在槐安西路还是和平西路,施工人员冒着高温迅速开展施工。熔化的沥青混合着砂石摊铺到路面上,温度在160摄氏度以上。为使路面更平整,施工人员总是踩着刚刚铺设完的“滚烫”路面,忍着令人窒息的沥青气味,测量摊铺温度、标高,并对井盖周围及边角处进行修整。
市城管委道桥处桥东所第一项目部经理杨振杰,自进点施工后,24小时盯守在槐安西路工地现场,嗓子哑得说不出话来,也顾不上喝一口水。在路面炒油施工中,他连续40多个小时不休息,直到整个炒油作业完成,关键时刻体现了敢打必胜的精神。
5月18日进点开工,5月23日槐安西路快车道通车;5月27日和平西路快车道通车;5月30日和平西路慢车道通车。13天时间,两条主干道旧貌换新颜,省会市容市貌综合整治打了漂亮的第一仗。
科学组织
尽量减少对交通的影响
槐安西路与和平西路是省会两条东西向主干道,车流量极大,因此交通组织工作成为施工中的难点和重点。
“槐安西路施工路段西接山前大道,东连槐安路快速路,周末到郊野游玩的市民非常多;和平西路施工路段位于二环路以里,车流量长年处于超饱和状态。”市城管委道桥处有关负责人说,这些都对施工带来了困难。
为减少对交通的影响,施工单位采取了不断交的施工方式。他们统筹安排,科学组织,错时施工,24小时连续奋战,白天更换平石、路牙石,升降检查井,夜间11时至次日6时,处理道路基础,进行局部补强和铣刨路面,一到白天便立即恢复通行。
铺设路面时,整幅铺设是最直接的施工方法,也是最快捷的,但是在和平西路铺设路面时,市城管委道桥处却采用了“分幅、分段、分时”的办法,先施工北半幅道路,再施工南半幅道路。“为什么要这样组织,就是为了方便沿线群众出行。”市城管委道桥处有关负责人说,宁可把困难留给自己,也要尽可能减少对沿线群众出行的影响。
文明施工
多措并举为民便民不扰民
施工期间,施工人员从细处着手,从点滴做起,处处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做好文明施工。在施工现场醒目位置,他们细心设置了文明施工公示标牌,标明工程名称、工程概况,开竣工日期、监督电话等内容,还专门制作标语,悬挂于醒目、重要的位置,提醒市民注意安全。
由于采用了不断交的施工方式,作业区域狭小,施工单位采用了软围挡作业,设置隔离墩和彩旗,警示提醒过往车辆,并定时洒水降尘,夜间及时清运垃圾,未清理的垃圾做到绿网覆盖。
夜间铣刨路面时,施工人员还用清扫车及时对路面进行清扫,并洒水除尘,确保路面洁净,不影响次日恢复正常交通。路面铣刨后,形成了粗糙面,施工单位及时通过广播、电视等媒体提醒过往车辆谨慎慢行。所作所为,赢得了市民的肯定和赞扬。
家住和平西路旁居民小区的王桂琴大妈高兴地说,原先这段路坑坑洼洼,加之车多,非常难走。开工整修后,她非常高兴,可又担心施工时工期长、交通堵、工地脏,影响生活环境质量。但仅十几天,这条路就修好了,“修路时也没觉得有什么受影响的,更没想到路修得这么快、这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