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3C标识不能登机 充电宝安全新规的背后
发布时间:2025-07-04 07:39:34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7月3日电 题:无3C标识不能登机 充电宝安全新规的背后

新华社记者韩洁、赵文君、周圆

6月28日起,民航局充电宝新规全面实施:没有3C标识、3C标识不清晰、被召回型号或批次的充电宝,禁止携带乘坐境内航班。

连日来,这一充电宝安全禁令在网络社交平台上持续引发关注。有网友分享机场现场图片显示,成筐的旅客充电宝在机场被拦下,“没有3C标识的都上不了飞机”。

民航局为何严查充电宝?3C标识意味着什么?新规对充电宝行业影响几何?记者进行了采访调研。

民航出行安全防线升级

切实保障航空运行安全——这是民航局日前发布相关通知中的表述。

今年以来,杭州至香港、舟山至揭阳等多趟航班接连发生旅客携带的充电宝等锂电池产品起火冒烟事件。在这一背景下,民航局按照国际通行的《危险物品安全航空运输技术细则》,进一步采取更严格的管控措施。

近期,多个品牌充电宝厂家因电芯存在安全风险对多批次产品实施召回,认证机构也依法撤销或暂停了多家充电宝及电芯厂家的3C认证证书。

目前召回充电宝较多的安克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公告中称,最近的质量安全检查中发现某供应商部分批次的行业通用电芯,存在未经批准的原材料变更,这可能导致极少数产品在长期循环使用后隔膜绝缘失效,进而引发过热甚至燃烧的安全隐患。

“一些不合格的充电宝存在原材料安全等隐患,在飞机上使用容易产生锂电池温度过热的风险,意外碰撞挤压可能出现燃烧甚至爆炸的情况。倘若旅客携带这样的充电宝登机,将给民航安全运行带来风险。”民航新型智库专家韩涛说。

充电宝一旦起火究竟有多可怕?

在网上,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消防救援大队通过一次充电宝起火实验告诉人们,问题充电宝短路后约15秒就开始大量冒烟,温度迅速飙升至400℃以上,远超客舱材料燃点。

根据以往民航旅客携带充电宝的乘机规定,我国一直严禁充电宝在托运行李中携带,只能在手提行李中携带或随身携带,飞机上全程禁止使用。同时,要求充电宝必须标明额定能量且必须符合规定。

根据民航局新规,所有能登机的充电宝必须通过3C认证,机身需有清晰、完整的“CCC”标识。无标识、磨损或无法辨认的充电宝禁止登机。

此外,凡涉及被召回型号或批次的充电宝也严禁携带。根据市场监管总局及相关企业公告,目前仅罗马仕和安克创新两个品牌就已召回充电宝超120万台。

坐飞机需要严查充电宝是否有3C标识,坐火车是否也有类似规定?记者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获悉,目前根据相关规定,只要充电宝额定能量不超过100Wh就可以携带上火车。

3C认证与CE的管理范围和实施要求不尽相同

记者注意到,一些跨境旅客对新规存在疑问和困惑。

有乘客反映,带有CE(欧盟市场合规标识)等国际标识的充电宝能登上国际航班,但因没有CCC标识被列入境内航班禁带范围。

据介绍,强制性产品认证(CCC认证)是我国政府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和国际通行做法,按照市场化、国际化的原则对涉及人身健康安全的产品实施的市场准入制度。

业内专家告诉记者,3C和CE都是合格评定标识,3C是中国的强制性产品认证,CE是欧盟的合格评定制度。

各国一般都设有类似的合格评定制度,采用第三方评价的方式对涉及安全、健康、环保等法规要求的产品实施市场准入管理,比如日本PSE认证、韩国KC认证等。但各国的合格评定制度由于依据的标准不尽相同,会有一定的差异性,结果并不直接互认,进入相关国家市场必须符合该国的合格评定要求。比如,进入欧盟市场的相关产品就必须加施CE标识,进入我国市场则需要加施3C标识。

专家还表示,由于锂电池、充电宝具有的化学特性带有潜在风险,当产品生产工艺和结构不符合国家标准等技术要求时很容易发生热失控,进而引发起火、爆炸、过热或者漏液等安全问题,因此我国才对其进行严格管理。

我国在2015年出台首个移动电源国家强制标准《便携式电子产品用锂离子电池和电池组安全要求》。2022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电子电器行业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明确要求将安全风险较高的锂电池、移动电源纳入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

按照意见,市场监管总局于2023年发布关于对锂离子电池等产品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的公告,自2023年8月1日起对锂离子电池和电池组、移动电源实施CCC认证管理。自2024年8月1日起,未获得CCC认证证书和标注认证标志的,不得出厂、销售、进口或者在其他经营活动中使用。

记者调研发现,为给企业留有调整工艺和产品设计、申请通过检测认证等的时间,这一政策预留了1年的过渡期。过渡期内,允许已生产的未获CCC认证的充电宝产品在2024年8月1日前继续销售。

加快推动充电宝行业守牢安全底线

这场聚焦充电宝的监管升级,也将倒逼相关产业链转型升级。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全面启动2025年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工作,将对164种产品开展国家监督抽查,其中对充电宝产品加密抽查,加大批次数量,依法及时处置不合格产品。

今年6月,针对多起学生宿舍发生充电宝自燃事件,北京多所高校明确禁用罗马仕充电宝,核心原因在于其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北京联合大学实验室测试发现,涉事一款20000mAh型号充电宝在过充状态下内部温度峰值达98℃,电解液泄漏率达17%。

值得关注的是,企业在其产品召回公告中,承认电芯原材料不合格导致极少数产品过热燃烧。而据业内披露,召回产品所使用的电芯品牌出自安普瑞斯(无锡)有限公司。

记者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全国认证认可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查询发现,安普瑞斯的相关CCC认证证书已被“暂停”或“撤销”,涉及产品为“可充电锂离子电池”“锂离子电池”“可充电聚合物锂离子电池”。

记者从市场监管总局了解到,市场监管部门将对使用安普瑞斯电芯的其他充电宝存在缺陷问题进行调查。

电芯是充电宝的主要部件。此次事件也暴露出行业低价竞争的深层次问题。

业内人士称,当前市场上的电芯质量参差不齐,有些充电宝生产厂家为追求利润拼命压低原料成本,甚至使用劣质电芯或二手电芯。有些充电宝只是把几个电芯并联或串联起来,在过充、高温情况下,很容易发生短路、电解液泄漏甚至自燃。

各方人士表示,一系列充电宝安全事件暴露出行业存在粗放发展、“低价内卷”等问题,必须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生产者、销售者要切实担负起应有的产品质量责任和义务,安全标准、技术创新、市场监管等多方面要共同发力,以更加稳定、可靠的充电宝产品,更好保障公共安全和群众人身安全,更好满足市场需求。

编辑:任闪

责编:韩巍

分享到:

扫码阅读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