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设立198个未成年人法律援助联络站,组建20个“小小红领巾法律援助少先队”,组建未成年人法律援助业务专家库、未成年人法律援助志愿服务团……石家庄市司法局深入开展“法援护苗”行动,通过制度扩容覆盖更多群体;开通绿色通道实现更快响应;构建服务网络提高援助质效;推动部门联动达成社会共治;加强宣传预防推动全程护航,在全市构建起未成年人法律援助新格局。
“未成年人法律援助新格局以‘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为原则。”市司法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围绕这一原则,我市不断扩大覆盖范围,降低申请门槛。主张将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权利的事项纳入法律援助范围,对于遭受虐待、遗弃或者家庭暴力的未成年人申请法律援助,不受经济困难条件限制;无固定生活来源的未成年人,免于核查经济困难状况。同时,在“12348”设立未成年人法律援助热线专席,“7×24小时”接听未成年人法律援助咨询,疑难复杂案件的咨询可以转接未成年人法律援助专家团队解答。在全市各级法律援助机构设立未成年人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实行“三优先”,即优先受理、优先审查、优先指派,对未成年人申请法律援助即时审查,申请材料齐全的当日指派,努力实现未成年人申请法援“最多跑一次”。
为提升未成年人法律援助案件办理质效,市司法局在全市设立法律援助联络站198个;组建“小小红领巾法律援助少先队”20个;组建全市未成年人法律援助业务专家库,组织律师、法学专家、未成年人权益保障方面的专家入库;组建未成年人法律援助志愿服务团,在全市形成网络化的法律援助体系,未成年人及其监护人可就近办理法律援助业务。
未成年人保护需要凝聚全社会力量,市司法局积极加强与社会救助、司法救助有关部门的衔接配合,健全完善与社会心理服务、医疗卫生等机构的合作机制,开展与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的常态化协作。公证机构、司法鉴定机构依法减免未成年人法律援助案件办理中发生的公证、司法鉴定费用。联合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相关部门和单位,普遍建立未成年人法律援助工作会商与协作机制。倡导律师协会、法律服务机构等单位开展专项普法和公益法律服务活动,通过部门联动,在全社会形成未成年人法援合力。
据统计,上半年石家庄市各级法律援助机构已为未成年人及其家庭提供免费法律咨询400人次,受理涉及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案件12件,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法援暖春 护航未来”未成年人法律援助专项活动,开展巡回法治讲座30余场次,覆盖师生及家长2000余人。推进在中小学设置法律援助宣传引导栏、配置法律援助联络员等,各地法律援助机构定期开展开放日活动,多措并举推动未成年人法律援助从“单一维权”到“全程护航”转型。(来源:石家庄日报 记者 戴丽丽)
编辑:齐永涛
责编:韩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