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新起点 奋斗新征程——2021年石家庄市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综述
发布时间:2021-12-31 19:09:00 来源:

立足新起点 奋斗新征程

——2021年石家庄市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综述

市委改革办

2021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也是石家庄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是改革创新、破局蝶变的一年。面对世纪疫情和百年变局交织的严峻形势,面对艰巨繁重任务,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庆祝建党100周年和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为动力,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北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聚焦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确定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大力解放思想、激发内生动力,高点站位谋划,主动担当作为,克服了许多阻碍发展的思想和体制机制障碍,扫除了许多前进道路上的“拦路虎”“绊脚石”,解决了许多以前想解决而没有解决好的事情,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这一年,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大力支持省会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确立了省会发展的新坐标、新定位,石家庄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这一年,新一届市委、市政府坚持系统谋划、整体推进、分步实施、重点突破,创新开展“6+1”专项行动,营造了“石家庄在行动”的浓厚氛围,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不断打开工作新局面。

这一年,石家庄迸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涌现出一大批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改革成果。

城市篇

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而深化。

针对省会城市重要节点容貌脏乱差现象,新一届市委、市政府以火车站周边环境整治为突破口,创新开展主街主路、小街小巷综合整治提升,以及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工程,运用改革思路和改革办法,由表及里重塑城市新风貌,由内而外再造城市新气象,一个崭新的石家庄呈现在世人面前。

人民城市人民建,建好城市为人民。

石家庄着眼建设以首都为核心的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区域中心城市定位,持续深化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体制改革,把城市当作一个完整的艺术品精雕细琢。

在二环内做“减法”,创新开展新建住宅容积率2.0刚性管控、建筑风貌和容积率挂钩管理,还空间于城市,还绿地于人民,还公共服务配套于社会;在二环外做“乘法”,深入实施拥河发展战略、组团发展战略,大气魄拉开城市框架,“一主、四辅、一带、多点”的城市空间格局“日益清晰”,海河升级版的滹沱河生态经济带“呼之欲出”。

有力有序深化城市交通路网体制改革,扎实推进津石高速石家庄段及国省干道建设,加快三环内高速公路市政一体化进程,启动“8+2”城市道路与外部道路互联互通工程,内畅外联、快捷畅通的现代交通路网体系逐步形成。

建立健全目标责任、有效激励等制度机制,强力实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和私搭乱建、违章建筑专项整治,一些长期影响省会形象的障碍得到初步解决,城市面貌开始“脱胎换骨”。

运用改革思维和市场手段,大手笔谋划实施太平河南岸城市片区、石煤机城市更新等项目,大力度推进复兴大街市政化改造、高铁站商务区建设、1975年以前危旧住房更新、城中村改造试点和“村改居”等工作,总投资1687亿元的42个城市更新重点项目集中开工,助推市民生活品质、城市规模等级、省会形象面貌加速“迭代升级”,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家园正逐渐变为现实。

一锤一斧匠心独运,一刀一刻枯木逢春。

当前的石家庄,破茧蝶变,开始真正具有现代化、国际化美丽省会城市气息。

经济篇

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改革创新永远是动力源泉。

是什么样的改革,让社会各界直呼“力度空前”“出乎意料”?——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是新一届市委、市政府破冰突围、攻坚克难的集中体现。

不到一个月时间,实现市级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16天内,完成五家国企集团组建,形成“5+2”国有企业架构……势如破竹的国企改革,带给省会知耻后勇的动力、涅槃重生的希望。

石家庄在国企改革破题基础上,围绕经济总量过万亿蓝图,擘画的改革举措一个接一个。

建立健全现代产业发展政策体系,高规格设立200亿元主导产业发展基金,高效率规划建设鹿泉区千亿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高新区万亩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全力支持新一代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两大产业率先突破,强力推动现代食品、商贸物流、装备制造等产业做大做强,着力打造5个千亿级产业集群,以一业兴旺带动百业繁荣。

在全市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建立健全项目建设推进机制,常态化开展重点项目集中开工、观摩拉练等活动,大抓项目、快上项目在省会“蔚然成风”。

高标准推进“标准地+承诺制”、“开发区+公司”运营模式改革,着力健全投融资、担保、市政、科创等平台,积极打造智慧园区、低成本园区,全市园区能级水平显著提升。

加快构建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体系,中国(河北)自贸试验区正定片区、石家庄国际陆港加快推进建设,正定国际机场加速扩容升级,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成果丰硕,石家庄对外开放翻开新的篇章。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

当前的石家庄,充满信心,正朝着万亿GDP城市大步迈进。

营商环境篇

营造良好营商环境,需要用改革破除体制机制积弊。

石家庄以“放管服”改革为抓手,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着力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力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市本级全流程网办率达到98.3%,96%以上事项审批时间全省最短,审批效率步入全国第一方阵。取消外埠号牌载客汽车早晚高峰通行限制,树立了省会开放新形象。

着力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全面加强政银企战略合作,“银企对接”为石家庄带来1.5万亿元左右融资支持。

建立健全政商联系沟通机制,市委、市政府及时协调解决相关问题,助力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定期组织召开恳谈会等,面对面听取企业家和市民意见;各级领导干部服务企业和项目建设的“店小二”意识不断增强,亲商、重商、安商的氛围更加浓厚。中铁、中信、万科、跨国会、金地商置、中关村博士团等一大批客商纷至沓来,华为河北总部、优必选华北总部等一大批企业签约落户。

投资有效益、企业有钱赚、安全有保障。

当前的石家庄,商至如归,日益成为投资洼地、创业乐园和兴业沃土。

民生篇

群众有所呼,改革有所应。

石家庄聚焦老百姓身边事,集中推出一批既有针对性、又有含金量的改革举措,同时使实践成果逐渐上升为制度成果,得到群众点赞欢迎。

以改革办法创新体制机制,积极推进省20项民生工程和市10件民生实事。全年建设城市公共停车位4.1万个,同时全面加强停车场规范管理,积极开展交通秩序大整治,创新推出八项公交便民举措,使市民停车更方便、出行更便捷;全年新建改建便民市场15家、全民健身场地设施993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15分钟健身娱乐休闲圈”,使市民生活更便利、休闲更有去处……一个个实打实的创新举措,让群众真正看到了变化,得到了实惠。

坚持新官理旧账,建立市委常委包联解决问题项目机制,以坚如磐石的决心和勇气,强力整治“烂尾楼”等房地产领域遗留问题,赢得群众普遍赞许。

持续深化生态领域改革,紧盯大气质量“退后十”,建立健全精细化管控、常态化调度等制度机制,推动省会空气质量实现转折性突破。

持续深化教育领域改革,全年新改扩建公办幼儿园22所、新建普惠性民办园70所,石家庄中小学劳动教育、小学生校内课后服务等做法入选国家部委典型案例。

持续深化养老托幼领域改革,全年新增养老床位4400张、婴幼儿照护试点机构46个,桥西区居家养老模式得到民政部充分肯定,石家庄示范性婴幼儿照护服务试点经验在全国推广。

持续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90家医疗机构实现普通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4781个村(社区)实现综合服务站全覆盖……一项项贴心暖心的改革举措,让群众切实感受到改革的力度与温度。

统筹推进基层党建和城乡社会治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疫情防控、乡村振兴等大考中得到充分发挥,同时涌现出平山县西柏坡镇等一大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

当前的石家庄,安民惠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这一年,石家庄市委持续加强党对改革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以“披荆斩棘”的魄力,推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等重点领域改革,带动全市干部工作作风发生明显转变,突破了一些过去认为不可能突破的关口,也解决了一些多年来想解决但一直没有很好解决的问题。

这一年,石家庄以“钉钉子”精神正本清源、破旧立新,市民精神面貌发生很大变化,言语间充满了对石家庄的认可和自豪,更多的石家庄人重拾信心、看到希望,更多的外地人开始关注石家庄、看好石家庄。

新起点砥砺前行,新征程快马加鞭。石家庄将围绕省委、省政府确定的省会发展新定位,充分发挥好改革的突破和先导作用,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精神状态,乘势而上、勇开新局,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美丽省会城市,当好新时代全面建设现代化经济强省、美丽河北的排头兵和领头雁!

编辑:周欣

分享到:

扫码阅读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