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遗留问题特别是烂尾楼,已经成为阻扰我市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绊脚石”。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就是个别房地产开发企业以开发亏损为借口,倒逼政府提高项目容积率、增加建设密度,居住人口密度大幅增加,基础设施和绿地人均拥有量随之减少,社会配套服务设施将无法满足要求,产生出一系列社会问题。为此,根据市委、市政府安排,我们对石煤机地块进行城市更新,严格落实“住宅开发强度控制在2.0以内”,坚持在二环内做“减法”、在二环外做“乘法”,“还空间于城市、还绿地于人民、还公共服务配套于社会”等要求,为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美丽省会城市注入了新的发展理念、拓展了新的建设思路、开创了城市更新新篇章。
居住容积率严格控制到2.0以内,打造宜居城市新样板。容积率作为城市土地开发强度指标,决定了城市的人口密度和基础设施容量,是衡量一个居住环境质量的综合性指标。由于历史原因,我市城市容积率一直较高,导致城市核心区内及二环路两侧形成密集连片的高层住宅,出现了连续百米高度的城市天际线和密不透风的视觉感受。为解决该问题,我市在对现状人口规模、居住用地、建筑面积、现状容积率等指标摸清底数的基础上,确定了居住容积率上限值为2.0。石煤机地块位于长安区二环内核心地带,项目周边就尤如壁垒林立了7个大型百米高层住区,住宅容积率普遍较高。为此,我们将石煤机地块居住用地容积率严控在2.0以下,建筑高度54米以下,同时加大建筑退道路红线距离,街角设置不小于400平方米的开放空间,同时通过加强建筑高度、风貌、格调和建筑色彩管控,提升城市风貌和人居环境,打造宜居、美丽的城市新形象。
坚持在二环内做“减法”,打造优化布局的新标杆。目前,我市二环内土地基本建设开发,其中以高强度的住宅房地产开发居多。在二环内做“减法”,就是做好“减”字经,将工作重心放在疏解人口和低端低效产业上来,进一步优化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布局,打造高品质公共空间,特别是增加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比例,做绿地,做公共服务,做产业,确保公共服务用地占总用地比例在60%左右。按照该要求,石煤机地块城市更新项目杜绝高强度房地产开发,减少住宅开发比例,住宅开发比例控制在40%以内,拿出60%以上的土地,规划了工业遗址保护区、公建配套区、花园社区、现状保留区等功能分区,优先保障了教育、养老、绿地、文化、体育、停车场等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增加了城市公共空间,补足了民生设施短板,缓解了城区基础设施压力。
还空间于城市,还绿地于人民,还公共服务配套于社会,打造人居环境的新典范。按照十五分钟生活圈分析,该项目周边高层住宅林立,但是缺乏市民就近活动的社区公园,缺少高品质的市民娱乐健身场所,且初级中学缺口严重。基于此,市委、市政府下定决心,拿出核心地段内宝贵的土地,为周边居民配套建设体育公园、初中、幼儿园等,并通过精心设计活化利用植入文化娱乐健身等功能,为市民打造一处活力四射的城市活动中心。按照区域人口分析和服务半径,石煤机地块规划1所24班初中、1所9班幼儿园、配建1处建筑面积不小于6600平方米的文化活动中心、配建1处建筑面积不小于9245平方米的综合体育馆、新建1处面积不小于1700平方米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建1处建筑面积不小于570平方米的托老所、沿路结合绿地配建公厕4座,规划2处社会公共停车场,可提供停车位500个,不仅可以满足该地块居民需求,还可以解决周边社区居民的实际问题,使该区域更宜居、宜业。
经过估算,通过精心运作合理经营,该地块在严控开发用地比例、居住用地容积率控制在2.0以下、完善各类公建配套的同时,盈利依旧可观。因此,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新理念、新要求,对我市城市更新实现低强度开发,石煤机地块城市更新项目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目前,市自然资源河规划局已经组织召开了控规动态维护方案专家评审会,同期征询辖区政府、教育、体育、文广旅、园林、电力等十余个部门意见,与会专家高度评价一致通过,自8月5日起控规维护方案进行为期30天的社会公示,欢迎社会各界人士提出宝贵意见。我们也将积极回应广大市民的关切及建议,持续对《方案》进行详细解读。
编辑:周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