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参与 共建共享——行唐县持续提升绿化品质
发布时间:2022-11-01 11:39:30 来源:无线石家庄

“绿地公园越来越多,市政功能逐步完善,城市路网快速拓展,市容环境越来越美……”说起创城带来的变化,居住在龙州镇十几年的王大爷有着深刻的感受,“创城是为我们老百姓真正办实事、办好事,城市的品质提升了,我们的生活更幸福了!”“推窗见绿、出门入园”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愿景。近年来,行唐县坚持高位规划、上下联动、全民参与,对标“生态宜居、健康舒适、安全韧性、风貌特色”要求,以“绿园、绿脉、绿城”为核心,以“增量、提质、升级”为路径,大力实施增绿建园、增花添彩等行动,全面实现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目标,让城市更整洁、更美丽、更宜居。

高点谋划推动  绘制园林城市蓝图

天空湛蓝无云,玉龙公园在秋日阳光的照耀下分外美丽。记者看到,公园内建有古朴的凉亭和健身步道,还有儿童游乐场等休闲娱乐场所,草木生机盎然,令人心旷神怡。沿着蜿蜒曲折的小路走到公园深处,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周边的市民有的悠闲散步,有的驻足聊天。自2016年以来,行唐县以国家园林城市创建工作为抓手,以道路景观绿化为突破,坚持点、线、面、网、体相结合,专业绿化和社会绿化相结合,强力克服土地、资金、拆迁等各种困难制约,大力实施“内增外扩”战略,全面增加县城绿量。同时,以县城建成区整体规划为纲,把规划设计作为搞好园林绿化、加快县城建设的龙头,结合行唐实际,挖掘行唐特色,建立“一张蓝图、一个平台、一套机制”规划管控体系,精心谋划,科学布局,扎实推进。

打造特色公园  增添城市特色魅力

“出门见绿,举步有园。”这是小学生赵筱阳从一篇散文中看到的话,赵筱阳认为,这句话着实体现了行唐县的绿化状况。“很多居民小区附近都开始出现了公园或者花园,而且都是免费的,给大家提供了很多健身休闲的空间。”赵筱阳说,以前在她家附近很少能看到绿地,但最近几年身边的公园绿地可谓是成倍的出现。尤其原来很多交通路口周边都是单调甚至杂乱的,现在已经都变成了绿地或小公园,赵筱阳走出家门就能看到绿色,不出三分钟就能走到绿地的健身器材旁锻炼身体,这样的居住环境,让她和家人都感觉特别惬意。去年以来,行唐县坚持把城市作为一个整体的艺术品去精雕细琢,以“一园一主题、一园一特色”标准,通过现代园林造园手法,用心设计、精心建设,充分展示园林的形式美、内容美、色彩美和意境美。

全力打造以颍水河水系生态修复为主体的水体生态修复项目、以“一河穿八园”为代表的公园绿地建设项目、以滨河绿道等城市绿道绿廊建设项目和遍布城区的城隍庙、承泽苑等公园游园建设为重点的城市小微绿地改造项目。一大批绿色示范项目的建成使用,为广大市民提供了看得见、摸得着的绿色福利,让广大市民充分享受城市绿化成果,增强了行唐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除了公园绿化,该县还对道路绿化档次进行了提升。以“打通断头路,完善路网骨架;改造旧道路,优化城区交通;连接高速路,形成快速通道”为目标,先后打通玉城西大街、升仙桥北路、升仙桥南路和香港路四条“断头路”,“一环一带七横六纵三射”路网结构日臻完善。目前已完成长达19.95公里的唐尧大道绿道、东环绿道、颍水滨河绿道等绿道网络建设,吸引周边居民到绿道跑步健身。

立足服务功能 提升市民幸福指数

近日,记者在礼堂记忆游园里看到,市民们在这里拍照、游玩,儿童游乐区、花草树木布局一新,景色秀美。

这个曾经破旧的礼堂,经过提升改造,又焕发出全新的生命力。自礼堂记忆游园建成开放后,家住附近的赵女士便成为公园的“忠实粉丝”,每天她都会带着孩子来公园“打卡”。“公园改造,很注重民生,我家就住在旁边这个楼上,每天来这里锻炼身体,心情舒畅!”赵女士感慨道。

交通方便、绿树成荫、配套完善,一直是群众需求的居住环境,如果家门口还有公园,生活品质明显提升。为实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绿色城市发展目标,提升市民幸福感和获得感。行唐县推广实施“拆违还绿、拆墙透绿、破硬建绿、见缝插绿”,充分利用边角地、街角空间、沿街绿地等零散空间,见缝插绿打造一批属于老百姓身边的“迷你”城市公园,进一步改善市民生活环境和丰富市民生活空间,提升城市品质,让行唐人的生态幸福感与日俱增。(来源:行唐融媒体中心)

编辑:王珊

责编:韩巍

分享到:

扫码阅读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