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鲜食玉米的上市期。井陉县小作镇东高家庄村党支部领办的集体经济合作社的甜糯玉米种植基地内,20来位村民正收掰玉米。“批发价0.85元/斤,平均亩产3500来斤,除去土地流转、用工等成本,每亩能纯收入1200来元。”村党支部书记高和平掰着手指头算着经济账。
航拍东高家庄甜糯玉米种植基地 。张晓峰摄
航拍东高家庄甜糯玉米种植基地 。张晓峰摄
今年初,小作镇和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石家庄消费帮扶生活馆签订种植甜糯玉米合作协议,研究院负责品种推荐、技术指导,消费帮扶生活馆负责产品回收,小作镇负责发动各村种植。东高家庄村积极响应号召,依托合作社流转了60亩耕地,种植甜糯玉米。
“俺们村在册953口人,常住的不到三分之一,老弱病残占了一大半,再说种粮食辛辛苦苦一年算下来也落不了几个钱,大家种地的积极性不高,存在土地撂荒现象。”高和平说,800元/亩,60亩地不到一天就流转到位。在合作社“上班”的,大部分是列入监测对象的脱贫劳动力,日工资50元。种甜糯玉米是种普通玉米收益的3倍,并且有订单,不愁卖,现在群众的积极性很高。合作社计划明年扩大种植规模,包供种、包技术、包销路。
农民在收获玉米。 张晓峰摄
农民在收获玉米。张晓峰摄
近年来,井陉县通过出台优惠政策、整合涉农资金、加强与省市涉农科研院所合作、创建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一乡一品多中心、发展一村一特等多种渠道,探索出一条依托党支部领办的集体经济合作社,引导农民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发展规模农业、特色农业、订单农业的路子,在有效解决耕地撂荒问题的同时,壮大了集体经济、增加了农民收入,实现了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的有效衔接,让土地变得越来越有吸引力,一度撂荒的耕地重新变成了“香饽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