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井陉 | “四条”路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发布时间:2022-06-20 11:24:48 来源:无线石家庄

一条道路的价值不可估量,有路才有希望。

人流、物流沿路聚集,产业、项目顺路发展,一条条民生路、致富路,在提高区域经济繁荣度的同时,也提升了人民群众幸福感。

初夏时节,地处晋冀交界的井陉县处处群山叠翠、生机盎然。一条太行天路蜿蜒盘旋在山涧沟壑之中,宛如玉带,循环串连起沿途26个中国传统村落和6家驿站。

“大动脉”已经畅通。4条高速公路,7条国省干线公路、71条县乡道路,构筑起井陉县“六纵三横十联一环”的交通格局,形成了内联17个乡镇驻地、外接省会的“半小时交通圈”。

“毛细血管”亟待疏通。69场夜谈会、“我为群众办实事”、“同坐一条板凳”和“建言献策”等活动的切实开展,让井陉县委、县政府听到、看到和感受到,在乡村振兴大课题下,部分道路仍一定程度制约着乡村的发展。

2021年以来,井陉县创新投融资模式,通过PPP市场化运作,实施了总投资4.5亿元的五大类132条乡村公路建设,全面提高了三级路网的通达深度和覆盖面。

“区域发展路”——古村落被大山阻隔

石门村位于井陉县南部深山区,与山西省平定县七亘村接壤。2016年入选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但因交通不便,丰富的生态文化旅游资源被大山阻隔。

“村里唯一通往外界的道路还是在2005年‘村村通’的时候修建的水泥路,因为交通不方便,村里人只能捧着‘金饭碗’受穷。”石门村村民李日兵回忆说。

村子想发展就必须修一条宽敞的道路,这是石门村村两委干部的共识,也是全村村民的所盼所想。2021年,井陉县委、县政府大力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将测鱼大桥至山西界道路改建工程列入全年重点民生工程。

为解决修路资金,井陉县采取“县里拨点、交通运输部门补点、乡镇出点、村里筹点”的办法,各方资金聚沙成塔,2021年7月23日,这条全长7.97公里的民生路正式进场施工。

测鱼至石门道路沿线环境复杂,一侧是行洪的深沟另一侧是山体,需要开凿山体进行加宽,一辆机械施工后,其它机械无法通过,错车只能找较宽的地带,错完车后再回到原地施工,既费时又费力。

经过3个多月的合力攻坚,2021年11月5日,一条6.5米宽的沥青道路出现在大家面前。“路修好后,村干部和老百姓的心里都热乎乎的,仅春节这几天游客就有2000余人。”走在新修的道路上,石门村“两委”负责人李千喜分外高兴。

17条“区域发展路”总长度56.26公里,直接惠及沿线8个乡镇45个行政村,揭开了一座座古村落的神秘面纱,疏通了旅游景区之间的经脉堵点。

“生命通道路”——唯一进村路只有3米宽

南陉乡后峪村位于井陉县正北方向浅山区,毗邻平山县境,是一座被凤凰山环包的独立村庄。抗日战争时期,因后峪村沟深隐蔽,易守难攻,井陉路北抗日县政府曾驻村长达一年。

“现在,实际在村居住人员只有65人,大多数是老人和孩子。”80后村党支部书记安立伟介绍说,“年轻人都长期在外打工,我的职责就是尽己所能把家里的老人们都照顾好。”

一座老弱生活的小山村,只有一条3米宽的进村出村路。普通家用小轿车、救护车能勉强通过,消防通道4米宽的标准都没能达到。

一场场夜谈会,谈到了基层干部亟待解决的问题上,谈到了老百姓的心坎里,让井陉县委、县政府的触角伸向了大山里的边边角角。从2021年10月份开始,类似的夜谈会举办了覆盖全县321个行政村的69场。

“那天晚上我们聊到了12点多,我记得特别清楚,县委李海平副书记带队来到了我们村子里,问我们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我说‘路,就是拓宽这条唯一的进村路’。”安立伟说。

在后峪村“生命通道”施工现场,近10名当地农民工在为路基做边坡防护,唯一的进村路正从3米拓宽硬化成6米。“这条路马上就修宽了,心里感到前所未有的踏实。”在村里生活了几十年的老党员安五生说。

10条“生命通道路”总长度约16.2公里,对全县所有只有一条进村路的村庄,重新设计了进村道路线形,共解决了13个村、6000多名群众应对自然风险灾后救援的问题。

“产业配套路”——玫瑰花在村子里盛放

在小作镇小作村的小作河南岸,大片的“大马士革”玫瑰迎风绽放,十余名当地村民在花间穿梭,熟络的摘下花朵放进篮子里。

小作镇玫瑰庄园,是一家以玫瑰花种植、采摘、销售及玫瑰花茶、玫瑰精油、玫瑰纯露等玫瑰花深加工为主,餐饮、娱乐为辅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田园综合体,发展势头强劲。

玫瑰生产基地联通外界的是一座特别窄的漫水桥,“行人通过没问题,车辆进不去,迫切需要再建一座运输桥。”玫瑰庄园总经理高振衣说。

随着“同坐一条板凳”活动的开展,井陉县委刘丽香书记跑遍了全县大大小小几十个项目,“板凳”搬到小作镇玫瑰庄园时,她看到了企业发展所遇到的困难。

从县委问需企业到企业摆脱困境,前后只用了不到三个月的时间,一座寓意圆满的“天作桥”横亘在小作河上,助力优质企业突破了基础设施的瓶颈。

“县委、县政府给了我们如此大的支持,我们也肯定不会辜负他们寄予的厚望。定要在花香经济的大市场里闯出井陉的一片天地。”高振衣对庄园未来的发展信心满满。

10条“产业配套路”,带动苍岩山镇窑洞山庄、秀林镇卧虎岭产业园、小作镇玫瑰庄园、南峪镇水稻基地和花椒基地等10个富民产业基地的提档升级,按照1:4的比例撬动了社会投资。

“民心自信路”——以真心换真心

以为民办实事的真心,换取老百姓支持和配合的真心,在吴家窑乡彪村村内有一条路被当地老百姓亲切的称为真心路。

走在这条新近拓宽硬化的“真心路”上,居住在路东的村民梁海明感慨万千,“以前这就是一条排水沟,两侧堆满了废柴禾、碎石头和垃圾,一脚土一脚泥,大家只能想方设法绕路走。”

因雨季来临,道路全线流水不断,且道路两侧有近100户村民居住,清拆困难,这条路成为彪村内唯一一条没有硬化的主干道路。

自2021年5月20日起,井陉县开展“我为井陉发展建言献策”活动,越来越多基层的呼声被县委、县政府听到,彪村这条涉及近百户老百姓出行的道路进入了《井陉县2022年乡村振兴工作清单》。

“开始修路的时候,本以为清拆工作会很难做,可没想到的是,沿路村民都非常配合,不仅自发清理垃圾柴草,连带拆除了五座车库,村民们也是二话没说。”该村村党支部书记王国辉说。

“真心实意为我们修的这条路,哪有不配合的道理?现在路宽了,环境好了,心里还敞亮了哩。”梁海明感叹,“泥水路”变成了水泥路,垃圾堆变成了小花圃,破墙头、烂瓦块变成了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宣传文化墙,老百姓心里乐开了花。

95条“民心自信路”的升级亮化,涵盖17个乡镇185个村庄、52.1万平方米主街主巷,有效改善了人居环境,提高了当地村民的幸福感。

821条1238公里的农村公路,或掩映在翠绿的行道树中,或盘旋在青黛色的远山腰,或平铺在绿油油的田野上,这些宽敞、整洁、平坦、顺畅的农村公路像一条条绸带,透出迷人光彩。

“一条公路能带动一片产业、改变一个村庄、致富一方百姓,我们将通过纾解山区道路建设难题,形成多管齐下、全面开花的交通发展格局,铺就一条推进乡村振兴的快车道。”井陉县副县长孙利北介绍说。

拓宽硬化只是第一步,高标准的绿化、美化和亮化工程,实现路与景、行与游的完美结合,将乡村道路打造成了一条条文化走廊、生态绿廊、风景画廊才是乡村道路发展的最终目标。

在“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的同时,井陉县还将生态旅游、特色产业、文化传承、乡村振兴等新时代新元素融入乡村道路建设中,一条条振兴路、生态路、民心路、幸福路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了新动能。

从坎坷泥泞的“泥水路”到平坦开阔的水泥路,从沟壑纵横的羊肠小道到畅安舒美的平坦大道,一条条村路绵延纵深于田间巷陌,托举起老百姓的发家致富梦!

来源:井陉发布

分享到:

扫码阅读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