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丨各地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文化自信自强观察: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发布时间:2022-12-10 09:15:28 来源:新华社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在新的历史方位上为文化强国建设指明前进方向。

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唱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时代强音;探索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回应人民群众精神文化新需求新期待;推动文化遗产“活起来”“火起来”,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放眼神州,新的文化创新创造竞相涌现、蔚为大观,处处呈现出“江山壮丽,人民豪迈,前程远大”的复兴气象。

上海市兴业路上,中共一大会址朴素庄重。虽已值冬月,但参观者络绎不绝。“党的奋斗历程给我无穷力量”“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奋斗方向”……留言簿上真情滚烫。

党的二十大代表、中共一大纪念馆宣传教育部主任杨宇就和同事们结合党的二十大精神丰富展览讲解词、策划青少年教育活动:“讲好建党故事,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我们的初心和使命永远不变。接下来,要创新开展特色教育活动,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让红色文化融入日常生活,为广大参观者、学习者补足‘精神之钙’。”

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在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当地文化志愿服务队队员正在编排文艺节目,在寓教于乐中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

“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石泉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负责人何勇祥说。

台上情深动人,台下热泪盈眶。不久前摘得第十七届文华大奖的大型原创话剧《桂梅老师》,11月在云南艺术学院实验剧场驻场演出,这部以“燃灯校长”张桂梅为原型的话剧几乎座无虚席,观众连连叫好。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

冬日的富春江畔,“富春山馆”里人流不绝。这一巨大的山形建筑群由博物馆、美术馆、档案馆组成,是当地一处文化地标。

近年来,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持续加强文化阵地建设,建成90个“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11家城市书房、3家乡村博物馆等,更多人有了可亲近、可参与、可展示的综合文化新空间。

“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党的二十大报告为我们打造文化强区提供了指引。”富阳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局长蒋建军说。

擘画壮美山川,彰显文化气度。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好用好国家文化公园”的要求,为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发展明确方向。

连日来,记者在一线采访看到,各地多措并举统筹推进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长江沿线越来越多文化遗产“活起来”“火起来”。

作为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中一座专题性、标志性博物馆,去年开馆的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近来人气更旺,周末预约门票经常“秒空”。

“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要抓住机遇,以优质展览和分众化公共服务实现高质量发展,从时间、空间跨度上实现大运河文化的整体性表达,努力建设成为展示历史文化、富有时代特色、彰显国家精神的文旅融合标志性工程。”博物馆馆长郑晶说。

将中国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石窟“搬”到江南水乡,不久前举办的2022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上演了令人惊叹的一幕。作为入选“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精品案例,敦煌研究院“数字敦煌”借助互联网平台和技术,向世界展示美轮美奂的石窟宝库。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这离不开对文化遗产的扎实研究。”敦煌研究院保护研究所副所长武发思说,“下一步,我们将努力提高文物保护利用的科技水平,努力在‘十四五’时期建成文物保护领域的全国重点实验室,利用科技力量解读敦煌文化和其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文化胸怀。”

据新华社北京12月9日电

新华社记者

编辑:任闪

责编:齐永涛

分享到:

Scan me!

扫码阅读手机版

分享到微信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