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是秋天的第3个节气,也是气候转凉的开始,整个一年中昼夜温差最大的一个节气。
白露之后天气冷暖多变,特别是早晚更添几分凉意,容易诱发伤风感冒或导致旧病复发。此时要避免鼻腔疾病、哮喘病和支气管病的发生。
所以白露在饮食调节上宜以清淡为主。
建议多吃梨、银耳、蜂蜜、百合、枸杞、萝卜、豆制品等,以益胃生津;也可熬银耳粥、芝麻粥、红枣粥、玉米粥,以滋阴润燥。
① 秋冻要有度。
“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白露实际上是表明天气已经转凉。但这时候不少人晚上睡觉还会开空调,或洗冷水澡,建议白露后就不要赤膊露体,不要洗冷水澡,以免着凉。
“春捂秋冻”是一条经典的养生保健要诀。因为天气变凉,人的毛孔要闭合起来防着凉,如果过早就把厚衣服穿上了,毛孔就会因为受热而开放,突然降温带来的寒气就容易透过毛孔伤人。因此,不要过早添加衣物。
不过秋冻也要有个度。早晚温差大就应该及时添加衣被,否则,极容易患上感冒,而支气管炎、哮喘、消化性溃疡等慢性病患者,也容易诱发或加重病情。
② 防秋冻受凉,勤泡脚养肾。
脚的保暖工作也不能忽视。因为脚上分布着人体的6条重要经脉,并且脚远离心脏,血液循环最为不畅。传统养生也非常重视“脚暖腿不凉,腿暖身不寒”的理念。
养生专家建议,从白露起,应注意补养肾气。坚持晚上用温水泡脚,水要没过脚腕,时间在15~30分钟,泡到身体微微发热最好,泡脚的同时把耳朵和腰部搓热,肾开窍于耳,而且耳朵有密集的反射区,联系着全身每一个器官,所以常搓揉耳朵是一种很好的养生方法。
③ 过敏的高发季节,外出一定要防护鼻腔疾病。
伴随着空气干燥,气候变化频繁,紫外线增强,人的皮肤呼吸道都容易产生过敏现象。其中以过敏性鼻炎、皮炎、哮喘为主。
过敏引发的支气管哮喘的病人,辛辣燥热的食物一定要少吃,宜以清淡、易消化且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多喝水,多喝粥,多吃富含VC的柚子、西红柿,对抗秋燥。
④ 睡觉时不要露脐。
每年这个季节患感冒的人尤其多,主要是忽视了季节间的温差变化,平时也没有注意提高自身抵抗能力,所以就容易患病。
要提醒大家的是,在秋天开始有凉风、气温逐渐下降时,一定要注意保护头部,尤其是婴幼儿最好戴上帽子,避免受风而引发头痛、发热等身体不适。
另外,由于肚脐部位的表皮较薄,皮下有丰富的神经末梢和神经丛,对外部刺激敏感。如果防护不当,晚上睡觉暴露腹部或爱美穿露脐装,寒气极易通过肚脐侵入人体。
如果寒气直中肠胃,就会发生急性腹痛、腹泻、呕吐。因此,这个季节不适合再穿露脐装了,晚上睡觉也要把肚脐盖好。
⑤ 秋季食物供应充沛,很多人一不小心就容易吃多。
秋季人的脾胃最是虚弱,最易造成消化不良。所以,秋季进补要适度,以粥品温补为益,切忌暴饮暴食。
⑥ 多运动,提高耐寒能力。
白露时节,秋高气爽,比较适合户外运动,长期坚持体育锻炼,能够提高心肺和耐寒能力。
年轻人可以跑步、打球、登山,老年人可以散步、太极、慢跑。以适度出汗而不疲倦为主,这样有助于机体内气血调畅。锻炼身体之后,可以深呼吸,闭目养神,调节心肺气血,保持身心健康。
编辑:梁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