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新而生 向远而行 为全市经济总量过万亿,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美丽省会城市贡献力量——敬业集团绿色发展、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纪实
发布时间:2022-07-29 14:34:40 来源:中共石家庄市委宣传部《今日石家庄》

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石家庄市经济总量过万亿、实现弯道超车的支撑之年、关键之年。自去年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七个大跃升”奋斗目标以来,石家庄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上下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各项事业取得了新进展、实现了新突破,特别是连续制定出台《关于支持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和生物医药产业率先突破的若干措施》《关于支持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关于支持现代商贸物流业做大做强的若干措施》《关于支持现代食品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等政策措施。敬业集团作为石家庄市民营企业的排头兵,近年来抢抓市委市政府一系列政策机遇,推动钢铁行业与五大产业深度融入、联动发展,积极转型升级,加快发展步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敬业力量。给广大工业企业提供了好经验好做法,鼓励更多的企业借鉴敬业集团增材制造的“实战”经验,继续在企业通过科技创新提升竞争力和综合实力、进一步做好建链补链延链强链大文章,不断为省会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助力全市早日实现经济总量过万亿目标。

敬业集团作为一家以钢铁为主业的大型企业,近年来企业认真落实国家部署和省、市要求,抢抓市委、市政府打造包括先进装备制造业在内的五个以上千亿级产业集群重大历史机遇,不断建链补链延链强链,全面提升企业竞争力,引进了全球行业领先的增材制造、粉末冶金、3D打印等高精尖技术产品,在石家庄市二季度项目观摩活动暨项目建设推进会议中广受好评和赞誉。

在位于平山县的河北敬业增材制造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正在进行3D打印和注射成形产品的生产。该企业瞄准新材料、新技术的“赛道”,加大研发创新力度,获得了116项国家专利,形成了金属粉末、3D打印、激光熔覆、注射成形四大业务板块,为全市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开拓了一条新路。

新材料引领新方向

敬业集团坚持把增材制造作为转型升级的重要高科技项目,全力打造金属粉末、3D打印、激光熔覆、注射成形四大板块业务。目前,河北敬业增材制造科技有限公司已获评河北省高新技术企业、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河北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等荣誉,2021年实现销售收入1.65亿元。

整合人才、技术、资金、管理等发展要素,引进国际先进水平超细金属粉末成套制备技术,持续扩大金属粉末产能。金属粉末作为新材料产品,采用铁、镍、钴、稀土等不同金属配比,可以生产出上百种不同的金属粉末,其中镍基系列用于航空航天,钴基系列用于医疗,铁基系列用于装备的修复。这些金属粉末氧和氮含量低、流动性好,可以使3D打印出的产品致密度高,优于传统的加工铸造方式,主要面向航空航天、医疗研究及电子工业等高端领域。除了应用于3D打印,还可应用于激光熔覆、注射成形、等离子焊接、热喷涂等行业,生产效率高并且可满足客户的定制化需求,市场需求量很大。目前敬业集团新材料技术已获得了116项国家专利技术,产品已可代替进口原材料,也使增材制造实现“全流程”自研自用。

大项目带动大发展

目前,河北敬业增材制造科技有限公司拥有18台金属3D打印设备,规模位居国内同类企业前列,现主要服务于航空航天、工业模具、汽车制造、电子工业、能源动力等多个领域,依托于企业自主研发生产的各种金属粉末,开发出成熟的打印工艺,可生产铁基合金、镍基合金、钛合金、铝合金、不锈钢、模具钢等多种材料的打印产品,已形成集“设计+研发+运营”于一体的3D打印服务平台,可为用户提供“设计研发+工艺材料+打印服务”的“一站式”3D打印应用解决方案。

金属3D打印是增材过程,用金属粉末根据设计图一层层叠加打印、一体成型。只要设计出数字模型输入电脑就能打印,既节省原材料成本,又能缩短工期。还有一些东西是传统方式不好做或做不了的,比如异形管件、金属散热扇叶、轻量化异形轴套、骨骼构件等轻量化的、不规则、用于人体的等特殊构件,3D打印产品都能满足“私人订制”需求,虽然是定制化、个性化、小批量,但产品附加值非常高。

全链条布局推动全方位提升

聚焦产业链延伸,近年来敬业集团与东北大学合作,建设了国内首台首套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短流程薄带铸轧项目,依托千万吨钢铁主业,打造年产值500亿元的钢材深加工园区,大力发展冷轧、制管、钢结构、专用汽车、机加工、钢筋加工配送等产业,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着力打造全产业链优势。

聚焦绿色发展,敬业集团开始建设铁路专用线配套工程,朔黄铁路干线运输与敬业集团物流“无缝衔接”,原料及钢材可以“公转铁”“门到门”运输,实现了“火车直接进厂区、皮带送料到高炉、原料不搬倒不落地”的环保运输状态。每年可减少平山县约130万辆车次的重型货车通行,预计每年可减少40余万吨二氧化碳排放,以及避免产生大量的道路扬尘,有效解决了整个“公转铁”清洁运输的“最后一公里”。该项目在行业内首次引入智能巡检机器人,实现全线智能化、集控化、无人化值守。整个铁路线及配套工程全长23公里,总投资40多亿元,已于今年3月31日建成并全线贯通。

文/周月明   摄影/张震

分享到:

扫码阅读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