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6日,经报国务院批准,国家知识产权局确定第二批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城市(地区)名单,石家庄是河北省唯一入选城市。这也是我市继获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国家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城市、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后,在知识产权领域获得的又一重要发展机遇。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此次获批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城市,标志着我市知识产权综合保护水平进入第一梯队,站在新的起点,必将推动全市知识产权工作迈上新台阶,为进一步优化创新创业环境,提升区域竞争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知识产权支撑。
擦亮“国字号”名片
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城市是知识产权领域含金量最高、影响力最大的城市品牌,是反映一个城市整体知识产权水平的综合性荣誉称号。
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是知识产权领域首个经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示范项目,旨在通过保护示范区建设,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提升区域内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和能力,助力当地经济高质量创新发展,同时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带动全国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整体提升。
“锚定经济总量过万亿、实现弯道超车的奋斗目标,我市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高质量建好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将在更大程度上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活力,更有效提升知识产权保护能级。”市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党组书记、局长冯素伟表示,知识产权不仅是创新驱动发展的“刚需”,也是国际贸易的“标配”,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对于提高国际创新力和竞争力,促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等发挥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开展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必将对进一步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发挥积极作用,通过积极营造更好的创新环境和营商环境,帮助各类市场主体修炼内功,全面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能力,充分参与市场竞争;另一方面更好展示对国内外市场主体一视同仁、同等保护的立场,进一步敞开大门,吸引更多全球企业来石家庄投资置业,有效促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聚焦高质量发展
营造良好创新生态
首批和第二批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城市累计获批25个,石家庄是河北省唯一入选城市。
打造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我市有着怎样的底气?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将知识产权工作融入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大局,将其作为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的重要内容、服务和保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高位推动,全面保护,重点突破,以保护促创新,以创新促发展,取得一系列知识产权保护成果,为开展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围绕打造五大千亿级产业集群,我市在生物医药、新一代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等重点领域、重点产业开展高价值专利培育和试点示范项目,从专利战略引导计划、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专利导航、专利实施产业化等方面,引导、培育、支持重点企业高价值专利的挖掘和培育。2023年1月,高新区和装备制造产业园成功入选首批国家级专利导航服务基地名单,为打造高端高新产业集群提供了有力支撑。
华药研发的全球首个抗狂犬病毒抗体疫苗于2022年1月获批上市;石药集团设计开发的mRNA疫苗,填补了我国新冠病毒mRNA疫苗自主生产的空白;以岭药业的连花清瘟等产品已进入50多个国家和地区……一批批国内外领先的创新成果,不断擦亮“中国好药·石家庄造”的产业名片。
普兴电子打破8英寸硅外延片的国外垄断;森思泰克自主研发的毫米波雷达,打破了国外垄断,弥补国内技术和行业发展空白;远东通信产品广泛应用于轨道交通、公安应急、时频晶振等领域,市场占有率在多个行业国内第一……
一项项重大成果引领着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快速崛起,其背后折射的是我市知识产权保护营造的良好创新环境和创新生态。
多部门协调联动
优化全链条保护体系
知识产权得不到保护,创新就不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更无从谈起。我市不断优化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体系,让企业依靠保护知识产权、运用知识产权获得快速发展。
聚焦高质量发展,全市各级各部门协调联动,全面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质量、运用效益、保护效果、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带动创新活力全面提升,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等链条全面跃升。
2021年、2022年,我市在全国150多个城市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工作绩效考核中,分别名列第三名和第四名。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办理的专利行政保护案件连续四年入选全国“十大典型案例”;市中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类案件的一审服判率与调撤率均位居全国前列。“纵横贯通行政裁决机制”“改革创新行政裁决结果应用”两项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经验被司法部和国家知识产权局在全国推广。
据统计,截至2023年底,全市有效注册商标达到31.6万件、马德里国际商标总量超600件、驰名商标59件、地理标志76件,均为全省第一。全市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18126件、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6.02件,规模均居全省首位。
我市出台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开展执法协作、强化“两法”衔接的系列政策文件,设立了仲裁调解中心,在全市建立了23个知识产权行政调解室、30个服务工作站、6个保护平台,组建了专业市场知识产权保护联盟,在传统“行政+司法”的基础上,构建了“仲裁调解+行政执法+司法保护+行业自律+公民诚信”纵横贯通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打造更多创新成果
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
知识产权是推动创新的基石,是区域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内容。
我市将以此次成功入选为契机,围绕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功能定位,强化整体部署,完善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深化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体制机制改革,强化人才支持和条件保障,实现知识产权保护能力和综合水平的整体提升。
提高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法治化水平,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法规和规章。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完善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建设便民利民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增强全社会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和能力。
持续深化知识产权领域“放管服”改革,加大知识产权保护机构布局建设力度。研究加强对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基因技术等新领域新业态的知识产权保护。
我市将成立工作专班,统筹推进全市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工作。冯素伟表示: “我市将着力建设有石家庄特色的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聚焦五大产业集群建设,力争打造更多知识产权创新成果,努力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更好地服务于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来源:石家庄日报)
编辑:齐永涛
责编:孟鹏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