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农运战线杰出的领导人郝清玉
发布时间:2022-06-14 09:20:31 来源:燕赵名城网

高新区留村乡赵村西北有一座烈士墓,那是北方农运战线杰出的领导者和组织者郝清玉的坟墓。坟墓北侧矗立着一座高大的墓碑,上面记载着郝清玉同志的生平事迹。每年清明,很多中小学生都会来这里祭扫,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

郝清玉,又名庆玉、庆宇,1904年3月5日出生在河北省正定县赵村,兄妹9人,他排行第二。他5岁开始启蒙读书,第二年入本村私塾,10岁时因家庭生活困难辍学,参加农业生产,替父母分担忧愁。14岁那年,为了生活,和大哥捧玉出外谋生,先到平地泉一家鞋店当学徒,后经人介绍又到北京前门外一家鞋店里当制鞋工人。五四运动后,各种新思想广泛流传。鞋店掌柜的侄子是北京大学的学生,思想进步,经常和郝清玉聊天,并带回些进步报刊给他看,使他受到了当时新思潮的影响。

1924年,郝清玉回到了阔别6年的故乡,他已是个身材高大的青年人了。此时,正定党组织在直隶省立第七中学(以下简称正定七中)诞生。1924年11月,国民军第三军第三混成旅进驻正定县城,参谋长张兆丰、军需处长官郝久亭均系共产党员。他们不断到正定七中宣传进步思想,并发展高克谦、尹玉峰等五人加入共产党,在这里建立了正定县最早的党组织——中共直隶省立第七中学支部。郝清玉回乡后,很快结识了尹玉峰。尹玉峰曾在正定七中读书,是七中马列主义学说研究小组的负责人和七中党支部负责人,正定师范也有一些进步师生参加这个小组。郝清玉在和这些青年知识分子的交往中,接受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并在1925年3月由尹玉峰、高克谦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5年3月,根据北方区党委的指示,中共正定特别支部成立,特支驻地也由七中移往裕华鞋庄。在党的工作开展初期,首先需要建立党的秘密联络机构,制定一套秘密工作方法。尹玉峰说:“清玉是有名的皮鞋匠,我们就开个鞋店,这样联络机构有了,一部分同志的掩护职业也有了。”大家很赞成这个办法。于是,郝清玉四处筹集资金,聘请人员。1925年初,裕华鞋庄在正定学府西街正式开张。这天一大早,店老板郝清玉站在柜台里微笑着迎接接踵而来的顾客,热情地与前来送贺礼的人们寒暄,给人留下了个地道的买卖人的深刻印象。

鞋店的事情就绪之后,郝清玉把店里的日常工作交给他老实忠厚的大哥郝捧玉管理,自己腾出大部分时间深入农村,发展党的组织。他常说:最要紧的事,是到基层去,到农民中去,讲清楚他们为什么会受苦,把他们组织起来,在有觉悟的农民中发展党员。当时有一位农村教员曾写过这样的话形容郝清玉的工作情景:“日走阡陌,夜宿草堆,饿食干粮,渴饮冷水。”

1926年初,根据中共北方区执行委员会的指示,中共正定地方执行委员会(党团在一起)成立,4月地委改组,党团分开,郝清玉被选为地委委员,负责领导工运和农运工作。由于他和其他同志的积极工作,到1927年6月,仅正定一县(不包括正定地委所管其他县)就发展了24个党支部,有党员140名、团员400多名,还在不少村镇建立了农民协会、平民学校等组织,为进一步扩大党的影响、领导群众斗争奠定了基础。

1927年6月,郝清玉等人成功地领导了正定地区万余名群众参加的农民抗捐斗争。当时,奉系军阀处处搜刮民脂民膏,官税、天灾逼得劳动人民无路可走。为了带领农民反抗压迫和盘剥,郝清玉等及时召开中共正定县委紧急会议,决定利用6月16日城隍庙会,发动农民进城请愿示威。庙会这天,各村党、团支部组织党员、团员、农民协会会员利用各种方式动员群众,在人流众多的城隍庙会上,呼喊着口号,向县公署冲去,把公署大堂屏风砸了个粉碎。奉军任命的县知事在人民的压力下,被迫接受农民的要求,斗争取得了胜利。

这次胜利显示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组织起来的农民群众的强大力量,也教育了农民,使大家认识到:只有团结起来,才能解救自己。中共正定县委和郝清玉、尹玉峰等清醒地意识到敌人绝不肯罢休,必须积极采取对策,防止敌人突然袭击。他们利用这次胜利,加快发展农民协会、平民夜校等组织,进一步把农民组织起来,在有条件的地方适当发展党、团组织;对城里的党组织也作了调整,有职业掩护的党员、团员没有暴露的尽量不要暴露,继续干下去,已经暴露的要调离原工作。郝清玉也辞去裕华鞋庄经理的职务,让大哥郝捧玉担任,并正式向工商局报了转户签呈。裕华鞋庄仍然担负着党的联络点的任务。

1928年春,郝清玉奉调天津,担任中共顺直省委委员兼省委农运部长,后调任中共保定特委书记。在大革命失败后白色恐怖极其严重的形势下,郝清玉从实际出发,坚持用正确的斗争策略,加强特委对党的地下斗争的领导,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党的损失,较好地保存了党的力量。同时,在时机较为有利时,坚决组织和领导了保定地区的完县和博野、蠡县等地的武装暴动,不仅有力地响应了党在全国各地的武装斗争,而且使这一地区的革命力量得到了锻炼和加强,扩大了党的影响。

1931年3月,郝清玉奉调回中共顺直省委工作,由于叛徒出卖,同年4月被捕。在狱中党支部的领导下,郝清玉和战友们团结战斗,挫败了敌人一次又一次逼供诱降的阴谋。当敌人告诉他只要在所谓的“反共启事”上按个手印就可以重获自由时,他斩钉截铁地回答敌人说:“要我叛党做不到!你们对日妥协投降,对内反人民,应该反省,我是革命到底,无过可悔!”6月,郝清玉被敌人从天津押往“北平军人反省分院”(即草岚子监狱)。由于长期艰苦的斗争环境和监狱恶劣的生活条件,郝清玉身患重病得不到及时医治,于1935年9月病逝于狱中,年仅31岁。

1983年,时任中共正定县委书记的习近平参加了郝清玉陵园落成仪式。2004年4月,《郝清玉》一书出版之际,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省军区党委第一书记的习近平欣然为该书作序。

正定的第一批党员们为了家乡和祖国的自由解放事业,不怕牺牲,英勇抗争,他们都是正定人民的优秀儿女。他们当中有许多人甚至连姓名都没有留下,但他们将永远为子孙后代所崇敬,将永远激励后来者像他们那样,前赴后继,为祖国和家乡的兴盛繁荣,付出自己的心血以至生命。

分享到:

扫码阅读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