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党所领导的人民革命斗争进入最艰苦的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国民党反动派用法律、行政、特务、军事等手段残酷地镇压革命活动,集中一切反革命势力向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进攻。成千上万的共产党员、共青团员,革命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以及党外革命人士倒在血泊中,党的活动被迫转入地下。据党的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不完全统计,从1927年3月到1928年上半年,被杀害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达31万多人,其中共产党员26万多人。但是,英勇的中国共产党人并没有被国民党的屠杀政策所吓倒。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用血与火的语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人不畏强暴、坚持革命的坚强决心,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树立起一面革命武装斗争的旗帜。
党的八七会议后,由于尚不具备武装暴动条件,中共石家庄地方组织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和省委的指示,积极组织党员、团员深入农村,开展教育农民、组织农民和武装农民的工作。在农村建立农民夜校、农民协会、穷人会等党的外围组织,领导贫苦农民进行各种形式的经济、政治斗争。在斗争中不仅锻炼教育了广大贫苦农民,也提高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基础更加牢固。
六届四中全会后,王明“左”倾教条主义方针开始在全国各地贯彻。在其影响下,中共直中特委等地方组织在石家庄地区组织发动了慈峪暴动、五县农民联合暴动、水泉暴动、藁南农民武装暴动等一系列农民武装暴动。慈峪暴动是其中影响最大的一次。这些暴动均遭到国民党反动当局的残酷镇压而失败,共产党组织和党领导的革命群众运动因此也遭到了惨重损失。但是,在这些革命暴动中,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所表现出来的崇高革命精神,却永远彪炳史册。
1932年夏,在中共河北省委指示下,直中特委与灵寿县委共同组成工农红军华北第一游击司令部,马文耀担任司令,靳大冬为队长,刘凤鸾任政治部主任,随即发动慈峪暴动。
慈峪暴动前,灵寿县共产党组织发展迅速。到1932年1月,全县党员已发展到82名。同年三四月间,中共灵寿县委成立,并在城关、慈峪、陈庄建立了3个区委。到6月,党员猛增到400多名,全县一半的村庄建立了党的组织或个别关系,共有100多个支部和直属小组,成为直中地区党组织及党员数量较多的县份之一。这些党组织及党员主要分布在陈庄、北沟和慈峪一带的广大山区,其次是城关一带。
1932年4月,河北省委提出了在广大的民众反抗国民党政府斗争中来产生游击队伍,创造红军苏区的计划。为了贯彻执行省委的上述指示,直中特委决定在暴动成功后,建立工农红军华北第一游击司令部,由马文耀任司令员,苏凤德任政治委员,到陈庄北沟开展游击战争,创建北方苏区。
1932年6月中旬,灵寿县委在慈峪镇共产党员孟吉红家召开了全县各村党支部书记和积极分子会议,直中特委书记李耕田和苏凤德参加了会议。县委书记周有恕和慈峪区委书记马文耀传达了县委关于举行慈峪暴动的具体计划。会议决定由马文耀担任暴动的总指挥,暴动的第一任务和目标是收缴慈峪保卫团和警察局的枪支,要求灵寿县城一带和陈庄的党组织给予密切配合。6月23日晚上,按照原定计划和分工,统一开始行动。在共产党员的率领下,由1000多名农民群众组成的暴动队伍,分别包围慈峪、陈庄的保卫团和灵寿县城。暴动队员砍倒电线杆,割断电线,切断了敌人的通信。攻取慈峪的暴动队伍400多人于晚饭时集合到慈峪村东塔河岸边,隐蔽在树林和苇地里。经过动员和具体分工,由马文耀率领队伍向慈峪保卫团驻地进发。当暴动队伍完成对慈峪保卫团的包围,登上保卫团的房顶时,发现敌人已有准备。保卫团的大门紧闭,门口还点着灯,二门上架起了机关枪,由两个保卫团丁守着,各个房间都点着灯,保卫团丁在屋内凭着高墙固守不动。暴动队伍连续发动了5次冲击,都未能成功。黎明时,经过请示李耕田后,暴动队伍撤出慈峪镇,包围县城和陈庄保卫团的队员也先后撤回。第一次暴动就这样结束了。随后,直中特委又具体部署了第二次慈峪暴动计划,但是,由于行动计划事前泄露,加之叛徒的通敌告密,第二次暴动流产。
党组织吸取了两次暴动失败的教训,改变斗争策略,放弃强攻慈峪保卫团的计划,带领暴动队员,转入山区打游击。决定先从没收地主武器、建立武装队伍入手。同年8月21日晚,县委组织了一支150多人的队伍,打起华北红军游击队的红旗,分两路到土头、徐家町、湾里、石坎、南燕川、北燕川等村没收地主的武器。之后,将队伍集合到西湖社,收缴了大地主罗昌道的枪支,并打开其仓库,把一部分粮食财物分给当地的贫苦农民。
1932年8月22日晨,这支队伍离开西湖社,经过西庄、万寺院,翻山越岭到达陈庄北沟里的芝麻沟休整。芝麻沟长15公里,宽5公里多,有12个行政村、50多个村庄,居住着六七百户人家,3000多口人。这条沟除了8户地主外,绝大多数是房无一间、地无一垄,从外地逃荒而来当佃户的赤贫户,所以又名佃户沟。暴动队伍计划在这里建立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队伍到这里后,受到当地党组织和广大贫苦农民的热烈欢迎。8月23日下午,国民党灵寿县保卫团纠集藁城、无极、正定等县保卫团200多人,向芝麻沟发起“围剿”。暴动队伍在当地党组织的协助下,利用有利地形,采取灵活战术和敌人周旋,避开敌人的跟踪。由于武装暴动事先没有对如何开展游击战争进行详细研究和制订具体行动计划,加之行动仓促缺乏充分的物质、思想准备,又得不到直中特委的指示,暴动队员与敌人周旋了五昼夜后,决定除马文耀带20人先到康庄做短暂休整,再到南贾良收缴地主赵学恒的枪支外,其他队员分散回家,转入地下进行隐蔽斗争。
慈峪暴动失败后,遭到敌人野蛮的报复和残酷的镇压。此后,全县处于白色恐怖之中,国民党河北省政府把灵寿划为“赤匪区”,有十几名党员先后被捕入狱,县委成员被通缉外逃,全县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陷入瘫痪。
灵寿慈峪暴动虽然因遭到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残酷镇压而失败,党的组织和党领导的革命运动因此也遭受了惨重损失,但是在这些革命暴动中,广大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也得到了锻炼和血与火的洗礼,斗争精神和革命素质得到提升。抗战开始后,灵寿县党组织迅速恢复,并在抗日斗争中发展壮大,成为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