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战告捷的正太铁路工人大罢工
发布时间:2022-06-14 09:04:27 来源:燕赵名城网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给中国革命带来了崭新的局面。从1922年1月到1923年2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掀起了中国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潮。在全国革命形势推动下,正太铁路工人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罢工斗争,充分显示了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同时扩大了党的威信和影响。

根据《石家庄通史·近现代卷》记载,1902年京汉铁路修至石家庄。因当时石家庄村小名微,车站取用离石家庄4公里外的西南大镇枕头村(今振头村)之名,叫枕头站。据《石门指南》记载:每有车至,仅数小贩售卖零物,及村中小店数家,凡赴山西客人至此,再觅车轿起早西去。

京汉铁路修至石家庄后,正太铁路(今石太铁路)的修建使石家庄成为两条铁路交叉的枢纽,石家庄的城市化由此开始。正太铁路的东端起点能选在石家庄,这其中还有几个插曲。东端起点原本定在正定,但由于铁路在当时尚属新生事物,人们对之普遍心存疑虑,怕铁路会破坏当地风水,因此正定乡绅一致反对铁路在正定设站。而提供借款的华俄道胜银行也想多节约一些成本,经过负责筑路工程技术的法国工程师的勘察,将铁路东端起点移到了京汉铁路的枕头(振头)站(即今石家庄站),以减少开支。1907年10月10日,正太铁路全线竣工,前后共用3年半时间。正太铁路起点站设在石家庄,与京汉铁路石家庄站相接,石家庄从此成为交通枢纽,运输业、商贸服务业和工业企业随之兴起,石家庄开始了由乡村向城市化发展的进程。

当时正太铁路总机厂工人绝大多数是破产农民,资本家和工头们根本不把工人当人看,伸手就打,张口就骂。工人们人格受污辱,人身受摧残。工人们在极其恶劣的条件下进行繁重的劳动,大多数人常年露天作业,靠手抬肩扛干活,没有劳动保护,伤亡事故经常发生。工人每天工作10多个小时,付出最强的劳动,却拿着微薄的工资。在重重压迫下,总机厂工人进行过许多自发斗争,但由于没有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工人们的多数斗争往往都以失败告终。随着正太铁路党组织的建立,以正太铁路总机厂工人大罢工为标志,迎来了石家庄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

1922年12月15日早6点,在正太铁路总工会的领导下,石家庄正太铁路总机器厂汽笛长鸣,发出了罢工的信号。工人们到指定地点集合在一起,工人纠察队占领了工厂和车站的重要位置。总工会发表《罢工宣言》,重申了罢工理由和9项要求。顷刻间,全路停工、停水、停电。马达不响了,机器不转了,火车停开了。从石家庄到太原,实现了全线总罢工。

在罢工开始前,施恒清带领宣传队到车站散发《罢工宣言》,向旅客解释罢工的原因,阻止旅客买票,帮助办理退票手续,并向车站下达停止营业的命令。罢工后,总工会提出了响亮的口号:“非达到完全胜利,决不上工。”工人们斗志昂扬,意志坚定,秩序井然。大家都坐在“洋城”外面,既不上工,也不回家。总机器厂工人在每个门口都搭起了席棚,工人按组集中,昼夜露宿在此,坚守岗位。工人纠察队严加巡视,查岗查哨。

正太铁路大罢工,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同情和支持。石家庄的工人、农民、学生把大量生活用品源源不断地送到工会,慰问罢工工人。全国各大产业工会也纷纷发来声援电报,极大鼓舞了工人们的罢工信心。罢工3天后,法国工程师沙革未答应工人要求,总工会发出第二次宣言,并在群情激愤之下,给资本家拉了电闸,关了水门。法国资本家及其代理人龟缩在“洋城”里,绞尽脑汁破坏罢工,但都被工会一一制止和破解。资本家无奈,只能再次向北洋政府施压。北洋政府无可奈何,不得不答应工人提出的一些条件。但工人们表示,不获全胜,决不上工。于是,沙革继续使用软硬兼施的手法对待工人,既电请北洋政府派兵镇压,又多方托人调停。

1922年12月22日,北洋政府派兵来石,妄图一面谈判,一面以武装威胁。工人们毫不示弱,严阵以待,两军对垒,跃跃欲试。北洋政府交通部代表李大绶等政客在路局和工会之间来回奔走,两头说和。这时,罢工已有10天,洋资本家已损失30万银圆,再也无计可施了,只得答应工人提出的条件,大罢工取得胜利。

这次罢工斗争之所以能够取得完全的胜利,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正太铁路工人在中国共产党和总工会的宣传和教育下,阶级觉悟得到很大提高,认识到要想争自由、争人权,必须组织和团结起来进行斗争,在斗争中要有明确的行动纲领和严明的组织纪律。另一方面,正太铁路工人的这次罢工斗争不是孤军奋战,而是在全国工人运动高潮的影响下进行的,得到了包括工人阶级在内的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和援助,这成为正太铁路工人巨大的精神力量的源泉。

正太铁路工人大罢工,是石家庄工人阶级为争取自己的政治权益而进行的一次政治斗争,是石家庄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开端。这次罢工为中共石家庄地方组织的创建与发展,为推动石家庄人民革命斗争的更加高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分享到:

扫码阅读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