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中夏等到石家庄传播马克思主义
发布时间:2022-06-14 09:02:45 来源:无线石家庄

石家庄地处华北平原,东临渤海,西倚太行,北承京津,南接中原,素有“南北通衢、燕晋咽喉”之称。石家庄是河北省省会,是京津冀城市群重要中心城市之一。

100多年前,石家庄仅是获鹿县一个百户人口的小村庄。20世纪初,平汉铁路和正太铁路相继修建并在此交汇。随着石家庄火车站的兴建,带动周边经济迅猛发展,工商业繁荣,人口急剧增加,城镇建设也迅速展开。到1925年仅铁路以西的石家庄村街区面积已经达到1.8平方公里,开始有了小城镇的雏形,成为与获鹿县城、正定县城规模相当的新兴城镇。随着近代工业的发展,石家庄工人阶级迅速发展壮大,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和工人运动的蓬勃开展提供了一片热土。

早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中共早期工运领导人邓中夏、罗章龙等就在石家庄进行马克思主义宣传活动,播撒革命火种。

1917年,俄国发生了震惊世界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对中国革命产生了划时代的影响。“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1919年五四运动后,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纷纷组织起来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北京大学任教的李大钊就备受鼓舞,连续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新纪元》等文章和演讲稿,热情讴歌十月革命。他敏锐认识到这场革命将对20世纪世界历史进程产生划时代的影响,从中看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希望,他满怀信心地预言:“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此时,身为学生的邓中夏在李大钊的引导和十月革命的鼓舞下,开始信仰马克思主义,并积极投入当时的反帝爱国斗争,成为学校中的积极分子。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无暇东顾,日本乘机加强对中国的侵略,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中国人民的反日情绪日渐增长。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3月,邓中夏等发起旨在“增进平民知识,唤起平民之自觉心”的北京大学平民教育讲演团,带领讲演团的同学到街头讲演,使群众懂得了许多反帝反封建的道理。3月14日,邓中夏在北大二院校长室主持召开了平民教育讲演团第三次团员大会,讲演团的领导班子进行了改选,邓中夏再次当选为讲演团的总务干事。在大会上,邓中夏提出讲演团要发展更多的团员,扩大队伍,不仅要做好在城市的讲演,还要深入到农村和厂矿进行更多的讲演,讲演的范围将会扩大很多,就会加快共产主义思想的传播。对于民众的觉醒,邓中夏认为已经到了关键的时刻,平民教育讲演团必须做更多的讲演,才能唤醒民众,让他们加入革命的洪流中来。邓中夏的提议得到了团员的一致肯定。与工农群众宣传相结合,平民教育讲演团将自己的主张又明晰地向前迈了一步。

之后,李大钊派邓中夏、朱务善、罗章龙等,率平民教育讲演团成员到卢沟桥、长辛店、通县并沿京汉铁路南下,来到保定、石家庄等地的工厂、农村演讲,与工人、农民建立联系。在石家庄,他们深入正定车站、石家庄车站和正太铁路总机器厂等单位的铁路工人中,宣传马克思主义和俄国十月革命,“鼓励工人团结起来,向资本家要条件”。还把《共产党宣言》和《新青年》杂志以及一些通俗的革命书刊送到工人手中,向工人们讲述革命道理。提出工人要当家做主,必须团结起来,同资本家进行斗争。1920年3月,在李大钊的领导下,邓中夏秘密参与组织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1921年1月,邓中夏在长辛店铁路工厂创办了工人劳动补习学校,向工人传授文化知识,宣传马克思主义,并制作了《工人周刊》等多种宣传品。这些进步书刊不断由铁路工人带到石家庄。正太铁路总机厂孙云鹏、施恒清、滕邦忠、王凤书等工人读后深受启发,向工友们进行宣传。

邓中夏、罗章龙等人通过不断的宣传和一系列艰苦斗争,使马克思主义在石家庄工人群体中扎下了根,直接促进了基层党组织在石家庄的建立和发展。

分享到:

扫码阅读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