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高邑县十分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工作。大营镇磨房村的传统民间道具表演艺术“二鬼摔跤”,作为县级非遗名录中的一项,显示出民间传统道具表演的智慧和高超技艺,受到了村民的喜爱,在传承中不断发扬光大。
近日,走进高邑县大营镇磨房村,远远就听到震耳的锣鼓声,走近些便看到“二鬼摔跤”的表演者身穿传统服饰,在地上打滚、翻转等,引得围观村民哈哈大笑。鼓声、锣声、鼓掌声,传遍了整个磨房村。
据介绍,“二鬼摔跤”又称“二娃摔跤”“二喜摔跤”,由一人驮着二鬼摔跤的道具进行表演。表演道具为两个鬼头,相互对视,两对搭肩的假手,而道具“身子”上盖有掩饰性的服饰。在道具服装的隐藏下,表演者以双臂双腿,模拟二人摔跤动作,通过表演者的腿、背、臀的动作,互相扭摔,来进行推、踢、翻滚、旋转,并做出许多滑稽、幽默、逼真的摔跤动态,进而给观众以两鬼打斗摔跤的喜剧效果。表演中有锣鼓伴奏,对表演起渲染烘托作用,其节奏根据表演者的动作快慢和舞台大小而定,气氛非常激烈,围观人群不时发出喝彩之声。
演奏者鼓手高冀辉说:“鼓点对于二鬼摔跤表演也非常重要,我们磨房村‘二鬼摔跤’表演已经有几十年历史了,每次表演时村民们都特别喜欢看。”
二鬼表演最吸引人的地方,就在于表演结束后的揭秘。当表演者掀开“二鬼”道具与观众亮相时,谜底揭开,围观人们不由得惊呼传统民间艺术效果和表演者的高超技艺。
高邑县大营镇磨房村党支部书记高书彪说:“磨房村民间传统文艺‘二鬼摔跤’已经传承了两三代人,目前表演队的村民还在坚持表演传承着。今后,我们也将提高重视程度,做好宣传工作,让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去。”
来源丨高邑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