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非遗:赞皇铁龙灯
发布时间:2022-03-16 09:49:59 来源:无线石家庄

tld1.jpg

河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赞皇铁龙灯起源于明末清初,是一种流传于赞皇县境内的民间舞龙艺术,源远流长,独具风格。

明朝末年,赞皇县西街村人王玉堂参加了卢象升领导的明军,部队打了胜仗后,将领们为庆祝胜利,表达皇家军队的威严,就命令士兵分为两队,作为雌雄二龙,模仿龙在大海中游动,手提头盔进行歌舞,配以战鼓和铜锣伴奏,后来逐步发展成为铁龙灯的形式。明军败亡后,王玉堂回到赞皇老家,潜心研究铁龙灯的舞蹈动作,把这一舞龙形式与民间节日文化结合起来,创造了赞皇铁龙灯,并在赞皇西街传承下来。

铁龙灯雌雄二龙两支队伍每队14人,共28人,代表天上28宿;每只铁龙灯由24道钢圈组成,代表地理24个方位;龙灯代表节日的喜庆;另有荷花灯队员16人,再配以祥云片片,象征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舞蹈动作有双龙出海、一龙盘柱、二龙盘柱、二龙戏珠、鲤鱼跃龙门、仙人桥等20多种,象征人们对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祈盼。

铁龙灯在表演时有民乐伴奏,表演形式纯朴豪放、大合大开、气势宏伟、变化繁多。特别是在晚上表演,龙头、龙尾和28个彩球组成的龙身中全是色彩斑斓的灯光,加上金蟾、鲤鱼、云朵、牌楼等众多角色,场面壮观,热闹非凡。

铁龙灯是民间舞蹈和民间音乐完美结合的产物,伴随明末军队而产生,伴随民间活动而发展,形成了对民间习俗的依存性特征。如今赞皇铁龙灯已成为当地一张文化名片。

分享到:

扫码阅读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