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旅寻踪||洪河漕村:红色故事绵远流长
发布时间:2022-02-09 10:36:19 来源:若思容止微信订阅号

洪河漕下多情水,

穿山越岭绵又长。——题记

早就想寻访百团大战的战场,但一直未得成行。在今年党史学习教育中,2021年4月10日,我陪同省委党史教育领导小组孙主任到井陉县调研,并到百团大战指挥部洪河漕村进行考察,从而温习了这一段悲壮历史。

图片

01

洪河漕村位于井陉县的辛庄乡,距县城四十公里。四周群山环绕,村西几公里处,就是山西省地界。别看这个偏远的小山村,地理位置非常优越,打仗时进可攻、退可守。百团大战时,这里是聂荣臻司令员指挥正太铁路破击战的前线指挥部。指挥部旧址不大,普通的石墙石屋,典型的北方山区民居。八十多年过去了,当年栽种的石榴树和梨树依然枝繁叶茂,整个院落仍现古香旧貌。

洪河漕百团大战纪念馆由旧馆和新馆两部分组成。旧馆主要包括聂荣臻元帅当年指挥作战的四合院、军民共用石碾石磨、防空地道等部分。在旧址院外的开阔地上,立有一块刻着“聂荣臻将军送孤处”的石碑,那张聂帅送别日本小姑娘的珍贵照片就是在此处拍摄的。新馆暨“百团大战美穗子获救井陉·都城友好纪念馆”,是中日双方共同出资兴建的。一看才明白,原来这是百团大战中的“聂帅救孤”的故事发生地。

图片

图片

来到纪念馆,真的能感受到井陉人民的厚道淳朴、仁爱善心。几十年来,历经沧桑巨变,他们都完整无损地保护这座旧居,感念聂荣臻司令员等革命前辈的丰功伟绩。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洪河漕村李化瑞等六位村民,在上级有关部门和当地村民、村干部的支持协助下,自费搜集资料,还去北京等地采访当事人,把这个小院保护起来创建展览馆。展馆于1994年建成,占地面积900平方米,馆舍建筑面积为240米,具有真实性强、针对性强、系统性强的特点。门口两侧书写着“聂帅故居今犹在,千秋功绩载史册”对联,上额悬挂的牌匾是杨成武将军题写的“百团大战井陉县展览室”。2008年被列入河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成为“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在陈列馆和聂帅旧居,洪河漕村90岁高龄的老党员李化璟老人,用他那充满深情的井陉“普通话”向我们讲述了百团大战与聂帅救孤的相关故事。伴随着李化璟老人的讲解,注视着墙壁上的珍贵图片,把我们的思绪拉回到80多年前的烽火战场上。

图片

图片

02

百团大战在抗战史上有重要的地位,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对日作战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为了全面打击日军的“囚笼政策”、振奋广大军民抗日的决心与信心,争取华北战局更有利的发展,并影响全国的抗战局势,配合正面战场国民党军作战,克服国民党妥协投降的危险,八路军总部决心向华北日军占领的交通线和据点,发动大规模战略性进攻战役。

百团大战最初是破坏敌人的交通运输线,重点就是破袭正太铁路,所以百团大战第一阶段的战役也叫“正太铁路破袭战”。7月22日,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副总司令彭德怀等下达《战役预备命令》,规定以不少于22个团的兵力,大举破击正太铁路(今石家庄—太原)。同时要求对同蒲(大同—风陵渡)、平汉(今北京—汉口)、津浦(天津—浦口)、北宁(今北京—沈阳)、德石(德州—石家庄)等铁路以及华北一些主要公路线,也部署适当兵力展开广泛的破击,以配合正太铁路的破击战。

1940年8月20日22时,正太路全线准时发起了攻击。战役发起后,由于八路军广大指战员和抗日根据地民众痛恨日军的“囚笼政策”,参加破击战的积极性非常高,因此各部投入了大量兵力,晋察冀军区36个团、第129师和总部直属共42个团、第120师27个团,共105个团约27万人,还有许多地方游击队和民兵参加作战。当彭德怀、左权在八路军总部作战室听取战役情况汇报、得知实际参战兵力达到105个团时,左权兴奋地说:“好!这是百团大战。”彭德怀说:“不管一百多少个团,干脆就把这次战役叫做百团大战好了!”由此,正太铁路破袭战就发展成为“百团大战”。

井陉位于冀晋咽喉要道,是正太铁路主要路段,也是井陉煤矿所在地。这里是“百团大战”主战场之一,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亲自在洪河漕村坐阵,指挥晋察冀参战部队英勇杀敌,炸桥毁路,攻城克矿,有力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牵制了敌人对正面战场的进攻,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图片

图片

“在战役开始的前几天,我带着一个精干的指挥班子赶到了前线。我的指挥所设在井陉附近的一个小山村里,这个小山村叫洪河漕……”这是《聂荣臻回忆录》中的一段话,里面提到的洪河漕便是这里。

在陈列馆的四壁上,挂满了反映战斗的图片。聂荣臻元帅在其回忆录中这样记述:

“我清楚地记得那一时刻的情景,真是壮观得很啊!一颗颗攻击的红色信号弹腾空而起,划破了夜空,各路突击部队简直像猛虎下山,扑向敌人的车站和据点,雷鸣般的爆炸声,一处接着一处,响彻正太路全线……”

“当时3个纵队的任务分工是:右纵破袭乱柳至娘子关段,奏效后向阳泉方向扩张战果;中央纵队指向娘子关至微水段及井陉煤矿;左纵攻击微水至石家庄段的据点。我们计划攻击的重点是井陉煤矿和娘子关。……正太线作战二十天,据战后的统计,晋察冀军区参战部队共毙、伤、俘敌伪军九百多名,攻克据点10余处,破坏铁路三十三公里,破坏桥梁十八座,并且缴获大批枪支弹药,其中有火炮五门。”

百团大战前后历时四个多月,是抗日战争中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带战略性的进攻战役,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此战严重地破坏了日军在华北的主要交通线,收复了被日军占领的部分地区,粉碎了“囚笼政策”,给侵华日军以有力的打击。百团大战的胜利,展示了八路军的作战力量,减轻了正面战场压力,极大地振奋了全国军民抗战的斗志。

图片

图片

03

战争是残酷的,但中国人民是爱好和平的。即便是炮火连天的战场也常有温情的故事发生,那就是家喻户晓的“聂帅救孤”的故事。

那是百团大战开始后的第二天,即1940年8月21日清晨,在井陉新矿攻坚战中,三团一营四连战士杨仲山等在战场上救下了两个日本小女孩,大的五六岁,小的还在襁褓之中。她们的父亲是井陉火车站副站长受了重伤,经抢救无效殒命,母亲也在炮火中死亡。战士们从战火里救起她们时,那个不满周岁的女孩伤势严重,我们医务人员及时救治使之脱离了危险。杨成武请示聂荣臻司令员如何处理,“立刻把孩子送到指挥所来”。聂帅见到两个女孩后,先是让人找来村里正在哺乳的妇女(许秀妮)给婴儿喂奶,又给大一点的孩子——美穗子洗梨子让她吃。自此,美穗子总是用小手拽着聂司令员的裤子, 无论走到哪里都紧跟着。“孩子是无辜的,若是送回日本,家里的亲戚朋友应该可以照应!”于是,两日后,聂司令员委托可靠村民挑着担子专程将她们护送回日军兵营。聂司令员还特地写了一封亲笔信(内容附后),嘱托一定将小姑娘转交给她的亲人。

我在看展览时,非常注意几个细节,后来经过查证知道:当年第一时间在新井车站救出美穗子姐妹的是杨仲山,把姐妹俩从矿区送到洪河漕村的是屈廷挺、高二英和封奇书,在洪河漕村照顾姐妹俩的奶妈是许秀妮,最后担筐送姐妹俩去和日本人交接的是民兵李化堂、许凤堂等人。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解放军日报记者姚远方写了一篇《日本小姑娘,你在哪里》,文章一经发表,旋即影响全球。经过多方联系确认,当年获救的那个女孩叫美穗子,她的妹妹叫瑠美子(送还日本人后因病在石家庄医院死亡)。1980 年7月美穗子全家来到北京看望聂帅。一见聂帅,美穗子泪如雨下,从心里感谢将军当年的救命之恩。聂帅深情地对她说,“我们这样做,是因为中国人民有讲人道主义的光荣传统……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近邻,没有理由不友好。”在聂帅人道主义情怀的感召下,美穗子一直积极从事日中友好活动,并先后6次来到中国。

图片

图片

2002年,美穗子随同日中友好代表团来到了井陉洪河漕村寻访故地、祭拜恩人。中日双方友好人士达成共识,在旧址纪念馆旁共同建立这座纪念馆,把“聂帅救孤”这段佳话流传下去。新馆命名为“百团大战美穗子获救井陉·都城友好纪念馆”,由中日双方共同出资兴建。新馆院中央是聂荣臻司令员手牵幼小的美穗子目视远方的汉白玉雕像,旁边是一株象征中日友谊的“友谊树”。展室内有大量珍贵历史照片及实物,担美穗子用过的扁担、荆筐,妇女做的军鞋及近年来美穗子等日本友人多次来华慷慨捐助的照片、实物等,这些照片和实物已成为日本侵华战争期间中国军队坚守国际主义义务和人道主义的历史见证。

图片

今将聂荣臻司令员写给日军的一封信抄录如下:

日本军官长、士兵诸君:

日阀横暴,侵我中华,战争延绵于兹四年矣。中日两国人民死伤残废者不知凡几,辗转流离者又不知凡几。此种惨痛事件,其责任应完全由日阀负之。

此次我军进击正太线,收复东王舍,带来日本弱女二人。其母不幸死于炮火中,其父于矿井着火时受重伤,经我救治无效,亦不幸殒命。余此伶仃孤苦之幼女,一女仅五六龄,一女尚在襁褓中,彷徨无依,情殊可悯,经我收容抚育后,兹特着人送还,请转交其亲属扶养,幸勿使彼辈无辜孤女沦落异域,葬身沟壑而后已。

中日两国人民本无仇怨,不图日阀专政,逞其凶毒,内则横征暴敛,外则制造战争。致使日本人民起居不安,生活困难,背井离乡,触冒烽火,寡人之妻、孤人之子、独人父母。对于中国和平居民,则更肆行烧杀淫掠,惨无人道,死伤流亡,痛剧创深。此实中日两大民族空前之浩劫,日阀之万恶之罪行也。

但中国人民决不以日本士兵及人民为仇敌,所以坚持抗战,誓死抗日者,迫于日阀侵略而自卫耳。而侵略中国亦非日本士兵及人民之志愿,亦不过为日阀胁从耳。为今之计,中日两国之士兵及人民应携起手来,立即反对与消灭此种罪恶战争,打倒日本军阀、财阀,以争取两大民族真正的解放自由与幸福。否则中国人民固将更增艰苦,而君辈前途将亦不堪设想矣。

我八路军本国际主义之精神,至仁至义,有始有终,必当为中华民族之生存与人类之永久和平而奋斗到底,必当与野蛮横暴之日阀血战到底。深望君等幡然觉醒,与中国士兵人民齐心合力,共谋解放,则日本幸甚,中国亦幸甚。

专此即颂

安好

聂荣臻

八月二十二日

图片

图片

从洪河漕纪念馆出来,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在抗战最艰苦的年代,我八路军用劣质武器装备,勇于保家卫国,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悲壮战歌。就是在那样的家国仇恨下,还高举人道主义精神,把一对日本孤女送还日本,谱写了一曲人道主义的高尚壮歌。更为可敬的是,李化璟等几位耄耋老人,不顾年老体衰,几十年如一日,自费修建纪念馆,义务宣讲红色故事,谱写了一曲家国情怀的人间大美之歌。这些动人的红色故事,如同那洪河漕水,穿越高山,绵远流长。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后四张资料图片采自网络)

岩石二级巡视员,历史文化学者,大学客座教授,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理事。

分享到:

扫码阅读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