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次参展的9枚印章作品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喜迎二十大主题的印章‘治国理政’;另一部分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印章‘二十四节气’和歌颂祖国大好河山的印章‘江山多娇’”。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篆刻院院长骆芃芃向记者展示一组精美的印章,这是她参加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书法篆刻作品展览的作品“壬寅篆刻”。
骆芃芃“壬寅篆刻”(受访者供图,央广网发)
中国篆刻:本体发展是灵魂
骆芃芃认为,篆刻艺术的本体发展是灵魂。“中国篆刻要抓住本体发展。传承非常重要 ,但如果只是机械地复制几千年前的东西,并且还再现不好,就谈不上什么发展。我们一定要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前提下加上新时代人们对美的理解、审美取向和审美表达,这才是健康的发展。”骆芃芃说。
2008年,通过北京奥运会的会徽,全世界认识了“中国印”。同样在这一年,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联合西泠印社,将“中国篆刻”作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向联合国申报。200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国篆刻”列入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对篆刻艺术来说意义非凡”,骆芃芃表示,“从国家层面对篆刻艺术进行传承、保护,相当于在国际上有了‘户口’,不再‘飘着’。目前,篆刻艺术已经设立了硕士点和博士点。进入国家教育系统课堂对篆刻艺术的传承具有重要意义,这是确保篆刻艺术发展和传承的重要途径。”
呼吁设立“中国篆刻艺术节”
除了加强篆刻学科制度建设,骆芃芃还希望未来我国能设立“中国篆刻艺术节”。“印章作为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在中国人的生活里,印章曾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骆芃芃指出,“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印章的实用性减弱了。但印章艺术是中国人血脉中传承的文化基因,所以我倡导要纪念和重视篆刻艺术,为的是加强对华夏文明的保护和传承,鼓励年轻人学习和发扬中国文化精神。”骆芃芃希望,今后篆刻艺术能随着固定节日的设立而更加深入人心。
330余件优秀作品亮相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
据了解,全国优秀书法篆刻作品展览于2022年9月2日至10月14日在天津美术馆展出,330余件优秀作品集中呈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让观众充分欣赏书法篆刻艺术。
在此前文化和旅游部举办的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展览媒体吹风会上,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七届副主席刘洪彪表示,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书法篆刻作品展已成为国家级书法篆刻展览之一。本届展览主题鲜明,用书法篆刻艺术的独特形式记录时代发展、书写人民史诗。300多位参展的书法篆刻家涵盖了老中青几代书法和篆刻家,展览作品涵盖各个书体、各个风格,还涌现出一批有创意、有思想的优秀作品。这些作品汇集展出,有利于发挥优秀作品的示范和引领作品,有利于加强书法和篆刻领域的学术交流和切磋,促进创作水平进一步提升。
编辑:齐永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