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匮乏的年代,挂面曾是珍贵的食品。手工挂面因口感好、食用方便、价格低、易于贮存,一直是人们喜爱的面食之一。2月7日,无极县东七汲村刘永奇一家凭借流传百年的手工挂面传统手艺和淳朴情怀,将年味融入寻常百姓家。
走进屋子里,一排排悬挂着的手工挂面在空中摇曳,如线似丝,洁白光韧,像一道道银色的垂帘。闭目轻嗅,空气都中散发着阵阵面香,为正月里的乡村增添了浓浓年味。
记者了解到,60岁的刘永奇和工人们每天从凌晨3点就开始忙碌,经过称盐、和面、揉面、醒面、开条、盘面、拉面、上架、晾晒等十几道工序,十多个小时的制作,才将500斤面粉变成了细而中空的银丝面,都是均等长度3.5米,根根分明,犹如倾泻而下的瀑布,美不胜收。挂面被阳光晒干至九成时,就要及时下架,把做好的挂面按比例切断、称斤、捆绑、包装,一气呵成。
挂面是种传统的手工面食,柔软而富有韧性,细腻适口,营养丰富,易于储存,是一种老少皆宜的美食,备受消费者青睐。因其形状细长,有长寿、长福的寓意;又有挂念的谐音,不仅是当地的传统美食,更是人们年节走亲访友的馈赠佳品。
如今,传统的手工挂面,渐渐成为乡村年节里,为回家的游子准备的一碗碗热腾腾的问候和记忆。
来源:无极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