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随着挖掘机的轰鸣,无极县北苏镇寺下村一条堵塞近四十年的道路被彻底打通。在拆除现场,村民们纷纷竖起大拇指,为村“两委”干部点赞,感谢政府为百姓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
“堵了半辈子的道终于打通了,路宽敞了,心也亮堂了,村干部真是为咱百姓做了大好事啊!”村民们感慨道。
至此,寺下村集中利用半月时间,下大力气整治村内道路,拆除危房28间,清运土方270方,打通断头路13条,结束了寺下村道路“东西不透气,南北扭着劲”的历史。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一环。为打好这场硬仗,寺下村借助全县人居环境大整治大提升的“东风”,多次召开村“两委”会议和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议,统一思想,结合实际,顺势而为,决定从困扰老百姓出行的“断头路”问题入手,疏通道路“堵点”,畅通百姓“心路”。
寺下村东西街道26条,南北道路5条,村内断头路共有15条,占全村道路的一半。该村党支部书记带领“两委”班子逐街道走访调查,经过多次走访及研究决定,确定三个原则。一、按拆除难度将所有涉及的户分为三类,做到心中有数。二、从难到易,逐步推进。“两委”干部们分工协作,遇到难点问题集中突破。三、一把尺子量到底。坚持一个标准,一干到底,不达目的不罢休。
村内堵塞道路多,情况复杂,到底从哪里下手成了摆在寺下村“两委”干部面前的首要问题。
党支部书记李占红决定,“既然干,就从最难啃的骨头开始”。村民张某家位于村委会北邻,因邻里矛盾,一堵墙横在路中央,影响近百户村民出行,多年来协调未果。
李占红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向老人家两个儿子摆道理讲事实,白天说不通,晚上接着谈。在该村干部锲而不舍的精神感召下,张某表示:看在书记的面子上,最终同意拆除占道围墙,为打通街道提供方便。万事开头难,有了第一户的成功,村干部们信心倍增,分工合作,分片分户,拆违工作顺利开启。同时利用村内喇叭广播宣传点赞先进典型,营造氛围。其中,李某全家常年在天津居住,接到村通知后,没提任何条件,同意先拆除旧房打通断头路,全力支持村里工作。张某夫妇跟孩子在柳州居住,听说村里在整治环境,需要拆除自己家的旧房屋,特意回来帮助拾掇。共产党员李辰水主动将自己家的树木砍伐,用实际行动支持村里工作,起到了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做生意的张某宅基地正好阻断六米大街,与邻居未达成翻盖协议,本人不在村住,村书记就拉上村干部到无极谈,最终张某同意拆除30多年的老房子。疏通“断头路”工作势如破竹,在全村营造起“美丽寺下,和谐共建”的良好氛围,村民们纷纷为新一届“两委”班子点赞,无一户因清拆工作上访。
经过努力,整治街道已初见成效,同时也得到了越来越多村民的理解和支持,村“两委”干部决定因势利导,加大力度清理道路两侧杂物。一直以来,村内道路两侧杂物堆积如山,严重影响了村容村貌,在“破窗效应”的影响下,甚至有村民长期霸占公共街道栽树、种菜,把公共空间变成了自家专属地,让本不宽敞的街道显得更加拥挤。
村“两委”干部决定一鼓作气,将所有乱占公共街道上的杂物全部清理,还空间于百姓。村“两委”干部整治环境的决心也鼓舞着村民们,大家纷纷加入这场“环境保卫战”中,为全村环境整治尽一份力。在村民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几天下来共清理杂物84车,清理街边菜地920平方,所清街道焕然一新,村民们赞不绝口。
寺下村成功打通道路“堵点”,疏通“断头路”,既是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重要体现,又是“党群同心,和谐共治”的生动写照,不仅增强了“两委”干部的凝聚力,坚定了干事创业的决心,也赢得了民心。事实证明,只要我们心中有百姓,谋事办事时刻从群众角度出发,一心一意为群众谋利益,就一定能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正如12月20日全市经济工作会议所指出的“始终要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是我们推动工作的力量源泉。”
为不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在本村的落实,用心用情用力改善民生,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下一步,寺下村将持续以一域之光为全局添彩,逐步对主要道路进行硬化亮化绿化,为村民营造更加和谐宜居的生活环境,一幅乡村振兴、民生幸福、和谐共治的美丽画卷正向我们徐徐展开!
来源:无极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