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时节,行唐县玉亭乡河北饶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彩钢大棚里,一架架肉嘟嘟的圆状白灵菇长势喜人,工人们正在采摘、包裹、装箱......一派繁忙景象。“我们的白灵菇不愁卖,每公斤40元,现在7个大棚每天可采摘2000棒1400多斤的白灵菇,收入近3万元。”河北饶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经理郝军辉兴奋地告诉记者。
缘何郝经理说的这么有底气?原来公司加入了省内顶尖食用菌科研生产专家团队,有河北农科院专家“黑科技”的技术支撑,把高科技“嫁接到”农业上,让特色农业增收插上了翅膀,迎来了好“钱”景。
近年来,玉亭乡党委、乡政府积极引导农民发展高效特色农业,积极引进高附加值特色农业项目,助力农民增收。2018年,该乡引进河北饶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以工厂化生产白灵菇为主导产品,两年来,投资600多万元在疙瘩头村北建起了占地面积20亩的7个白灵菇大棚,作为高端食用菌科研生产专业基地。
“我们生产的极品白灵菇,享有‘西天白灵芝’美誉,是世界珍贵高端的食用菌,也是富硒、富锌的珍品,长期食用可增加人体免疫力。”郝军辉介绍说,公司采用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建造菌包自动生产线,全程不打农药,为绿色健康农产品,公司设计日产白灵菇6000棒,年产值2190万元。
“白灵菇生产可是用上了我们获得的国家专利,”河北农科院专家告诉记者,“使用我们的专利生产的白灵菇,在形状、色泽、口感等方面国际上是独有的,而且专利技术能够对大棚内白灵菇的温度及湿度进行自动化控制,在空气净化、水净化方面做到了无菌化生产。”
基地生产的白灵菇,不仅个大好看,而且色泽鲜白,平均每个白灵菇净重400克,深受市场青睐,成为北京新发地的抢手货。
不仅如此,经过百天培育的首茬白灵菇采摘完毕后,公司对菌棒注入新技术,20天后二茬白灵菇继续上市,三茬、四茬发展平菇和草菇,进一步延长食用菌产业链,让食用菌借助“黑科技”力量助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致富。
引进特色项目,造福一方百姓。目前,公司共吸纳周边村妇女劳动力30余人就业,平均每人月薪金2400元,预计今年可为村集体增收30多万元。
据公司负责人介绍,目前,基地生产尚处于试验阶段,下一步,该公司将在今年下半年扩大生产规模,在现有7个大棚的基础上,再新建11个大棚开始全面生产,向着“日产白灵菇6000棒,年产值2190万元”的既定目标迈进。
来源:行唐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