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正定县坚定不移发展“半城郊型”经济,依托河北大道、新城大街两条道路,立足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培育农副产品品牌,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带动农户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观光采摘备受青睐 休闲农业农韵十足
近年来
正定县结合区位优势
重点打造了10多个精品草莓采摘园
与研学、观光等相结合
串联形成精品旅游线路
点燃休闲农业发展新引擎
成为正定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一大亮点
福泽草莓采摘基地内,甜蜜气息沁人心脾、满目皆是春意盎然,吸引着一批又一批市民、游客驱车前来休闲采摘、尝甜品鲜。基地负责人告诉小编,今年草莓长势良好,产量也比去年高,整个采摘期长达6个月,年利润可实现百万元以上。
离开福泽草莓基地,沿河北大道一路向东,驱车约三分钟便来到了金土禾现代农业园区。这里的草莓、小西红柿、小黄瓜等多种果蔬长势喜人、丰收在望。值得一提的是,园区的草莓一改往日的土培模式,转而采用高架基质技术,让传统农业也有了科技范儿。今年,园区还将建设三期项目,扩大种植面积,实现更大发展。
一颗颗草莓、一串串西红柿,不仅丰富了市民游客的“果盘子”,也鼓起了乡亲们的“钱袋子”。近年来,正定县充分挖掘利用河北大道、新城大街两侧资源,引产业、优环境,规划打造滹沱河休闲农业产业带,形成特色中药材种植试验区、观光采摘休闲区和花海游娱体验区,让沿岸“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不断开花结果,助力乡村振兴。
去年,南白店、东里寨村、南岗镇3500余亩中药材种植基地已建设完成,沿河2000亩油菜花景观带成为新的网红打卡地,滹沱河沿岸形成“景观+效益”生态休闲带。利用原西里寨闲置荷花池招引占地1000亩的香菊种植产业园,将中药材产业发展为集种植、旅游、食养为一体的园区,开园仅1个月游客突破4万人次,营收突破100万元。
聚焦项目谋求发展 强农富民成效明显
明确调整方向,聚焦项目谋发展
仅去年一年
正定县续建新建农业项目就达到了34个
并陆续投产达效
以优化结构促进土地增效
农民增收的效果正在逐步凸显
在新城大街沿线,占地150亩的泽昊食用菌基地,是2024年我县招商选资项目之一,总投资约1200万元,于当年年底就实现竣工投产。在基地大棚小编看到,一排排菌棒整齐排列,工人正在进行“扎眼”通氧,预计20天后就可以采收香菇。2025年,基地预计培养菌包130万个,年产食用菌130万公斤,实现利润400万元。
正定县按照“调结构、优产业、提水平”的总体要求,持续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坚持做大做强特色产业。2024年建设项目34个,投资约23.6亿元。当前,西里寨瓜果蔬菜园、胡村牧耕产业园、虹信智慧农场、西里寨千亩贡菊基地等项目相继投产达效,以优化结构促进土地增效、农民增收的效果正在逐步凸显。
特色产业成方连片 观光路蝶变致富路
从高空俯瞰,兴航农业、同福科技、景福农业、塔元盛世、邵同红薯、联益蔬菜、拐角铺生态园、鸿德食品……数十个项目如一块块宝石镶嵌在河北大道、新城大街两侧。如今,连栋温室鳞次栉比,日光大棚星罗棋布,瓜果蔬菜品类丰富,科技赋能点土成金。观光路变成了致富路,“土坷垃”变成了“金疙瘩”。
在瑞思农种苗繁育基地,刚刚培育的螺丝椒苗正在茁壮成长。负责人告诉小编,繁育基地主要以螺丝椒新品种的选育、开发、种植为主,并为正定量身推出“全螺时代335”“致炫369”两个螺丝椒新品种,弥补了正定县蔬菜育苗短板,提升了正定县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近年来,正定县下大力度推进种植结构调整工作,研究制定《正定县滹沱河沿线种植结构调整专项提升行动方案(2023年—2025年)》和《正定县2024年滹沱河沿线种植结构调整实验区建设项目实施方案》,打造滹沱河种植结构调整试验区,通过招引、谋划农业产业项目,提升片区形象,丰富片区采摘种类,延长旅游观光采摘期,带动滹沱河沿线高效农业和特色产业发展,使景观生态与经济效益统筹兼顾,实现生态区可持续发展。同时,制定《正定县推进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实施方案》,以政策引领推动特色产业规模化、标准化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正在进一步形成。(来源:正定融媒)
编辑:吴楠
责编:周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