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兔辞旧岁,祥龙迎新春。伴随着常山战鼓铿锵有力的阵阵鼓声,近百米长的龙凤巨型灯组与城墙上的千盏花灯一同点亮,近千架无人机在夜空中绘出龙年春节声声祝福,2月3日晚,全国“古城过大年”正定会场在正定古城盛大启幕。
本次活动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指导,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石家庄市政府主办,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协办,石家庄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正定县政府、河北省群众艺术馆(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共同承办,在2月3日(农历腊月二十四)到3月11日(农历二月初二)共38天的时间里为八方游客接连奉上古城灯会、非遗巡游、京津冀非遗市集、荣国府场景演出、全国鼓王争霸大会、古城Cosplay秀、民间艺术节等21项共60多场文体活动,古城内各景区与街区还将常态化开展各类文旅迎新年活动。
登古城 赏花灯
穿越五大区域沉浸体验自在正定
8米高的三国名将赵子龙、近百米长的龙凤巨型灯组、还原度极高的“九楼四塔八大寺”、会眨眼睛的石狮、四人合抱的常山战鼓,曹操来了也要与故人关羽打一场乒乓球的动漫灯组……首次在古城墙上举办的这场灯会,用流光溢彩、璀璨夺目的千盏花灯回馈城墙,把古城装点得宛若天上的街市,震撼了万千游客。6米宽的古城墙上,从盛世华美的璀璨,到九朝神韵的深邃,再到福城宝地的祥和、非遗匠心的精妙,以及童梦奇缘的梦幻,五大主题千盏灯彩沿左右两侧墙根布置摆放,汉服妆造的年轻女孩,带着老人、牵着孩子的大人,游人们沿着花灯之间蜿蜒曲折的墙上小路前行,时而停下脚步向北远眺,凌霄塔、须弥塔、华塔、澄灵塔四座始建于隋唐时期的古塔在夜空中更显神秘,历史与现代的交汇感、文化与艺术的融合感填满了每一位游客的思绪。
本届灯会以“自在过龙年·千灯绘古城”为主题,由四川自贡的国家级非遗艺术团队制作,从造型设置、色彩搭配、细节展现等各方面均经过多次打磨。自从灯会的消息发布后,瞬间冲上社交媒体热搜、预约人数以万为单位高速增长……这些都成了基本操作。
古城灯会等一系列活动火爆的背后,“卷到飞起”“主打听劝”的河北文旅早已锁定流量密码。2023年的河北文旅不负“卷王”称号,成为全国游客向往的旅游目的地之一,“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成为响当当的口号和金字招牌。
据了解,作为全国“古城过大年”正定会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届古城灯会将同步持续至3月11日,每天18:00-22:30免费向公众开放,全国游客可通过“自在
正定”微信公众号预约参加。
非遗民俗与浓浓年味,欢喜过年
传统文化与现代潮流,紧密融合
当国风遇上新潮,正定这座千年古城以非凡的包容力,融合焕发出别样生机。
在开幕式与非遗巡游演出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常山战鼓、井陉拉花、桃林坪花脸社火、清苑绣球龙灯、北白砂龙舞、徐水舞狮、吴桥杂技、元氏抬花杠等来自河北各地的传统民俗文化项目串烧登场,完美融合。
“欢乐京津冀,一起过大年”,非遗市集上90余项京津冀非遗代表性项目集中亮相,让游客在感受春节热闹气氛的同时,还能品尝特色美食,购买心仪年货,尽情感受古城厚重的历史和浓浓的年味。
从“赏景”到“入景”,荣国府大戏邀你共同演出
从暖心服务到贴心安排,河北文旅实力宠粉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一曲空灵婉转的《枉凝眉》响起,头戴凤冠、身披霞帔的“元妃”,在宫女的簇拥下缓缓走来。在1987版电视剧《红楼梦》的拍摄地——正定荣国府,实景演出“元妃省亲”正在上演。
入垂花门、穿花厅、过贾母院、进凤姐家……游客们穿红楼服,逛大观园,深度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红楼文化。
据了解,荣国府日常节假日的日均游客量约为5000人,其中多半来自京津冀。这次实景演出选取了《红楼梦》书中“元妃省亲”这一篇章,还原了贾元春当年回娘家的盛况,且特意复刻书中和电视剧里的时间节点,安排在夜场演出。在河北丰富多元的文化土壤里,孕育着绚丽多姿的戏曲之花,在荣国府大观楼剧场,石家庄丝弦《文王访贤》、京剧《珠帘寨》、评剧《花为媒》等戏曲名家名段精彩上演,展现了河北“北方戏窝子”的风采,让游客过足了戏瘾。春节期间,这里还将上演白天场的《刘姥姥迎宾》《宝黛初相会》等情景的实景演出。
伴随着河北文旅发力“宠粉”,正定县各项服务持续升级。为融入京津冀一小时经济圈和生活圈,新建成大型停车场24个,投放免费观光车100余辆,新增车位4.48万个,全部免费。除了107座城市公厕,还有402座机关事业单位“共享厕所”对外开放,解决了游客的后顾之忧。各大景区与游客服务中心内,免费热水、免费充电、图书借阅、紧急医药、共享轮椅、便民座椅、自助租用讲解器、门票售卖、咨询投诉等暖心服务急游客之所急,体贴便捷。
厚重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旅游资源,古城灯会、实景演出、艺术展演、非遗集市等活动好戏连台。龙年春节,正定正在迎来八方游客,在古城感受中国传统佳节的独特魅力。
部分摄影:冯永超 王炎
来源:正定融媒
编辑:梁堃
责编:周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