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雕版印刷则被称为印刷史上的“活化石”。在栾城区冶河镇乏马村,出身于雕版世家的裴军奇16岁开始跟随父亲学习雕版印刷技艺,30年来在一次次刀起刀落间,将古人的智慧结晶一直延续至今。
栾城裴氏自明至清,世代以刻字为业,传承了一整套的雕版印刷技艺。2023年12月入选石家庄市第九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2年6月建立雕版印刷非遗工坊,面积200余平方米,展品300余件,集展览、演示、体验为一体,构建了融“保护、展示、生产、传承”于一体的平台。
裴氏传人裴军奇作为栾城区雕版印刷技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自幼便受到家族中雕版印刷技艺的熏陶。“雕版印刷的魅力在于它的独特性和艺术性。”裴军奇在采访中感慨道。他介绍道,雕版印刷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其纯手工制作的特性使得每一件作品都独一无二。从选材、写稿、雕刻到印刷、装裱,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匠人精心雕琢、细心操作。正是这种对细节的追求与对完美的执着,使得雕版印刷技艺得以传承至今。
然而,在传承与发展的道路上,裴军奇也遇到了不少挑战。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传统技艺面临着巨大的冲击。年轻人对新兴技术的兴趣浓厚,对传统技艺的关注却逐渐减少。为了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并学习雕版印刷技艺,裴军奇采取了一系列创新举措。他建立了非遗工坊,提供体验课程,让更多人亲身体验雕版印刷的魅力;同时,他还将雕版印刷技艺与现代审美相结合,推出了一系列文创产品,满足现代人的需求。
对于未来,裴军奇充满了期待与信心。他表示,将继续致力于雕版印刷技艺的传承与发展工作,扩大非遗工坊的规模,提供更多培训课程和实践机会;同时,他还将加强与各类机构和专家的合作,共同推动雕版印刷技艺的传承与发展。
近年来,栾城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给予了极高的重视与深切的关怀,不遗余力地推动这一民族瑰宝的世代相传。该区通过实施一系列创新性举措,旨在深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与理解,同时强化其保护机制,确保这些文化精髓能够跨越时空的界限,继续在当代社会中发挥重要的精神引领作用。(来源:栾城区融媒体中心)
编辑:梁堃
责编:周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