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藁城区出台《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群众参与监督工作制度》,旨在通过构建科学规范的群众参与机制,让项目区群众深度融入高标准农田建设全过程,为项目质量保驾护航。与此同时,藁城区在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方面已先行发力,取得积极成效。
创新群众监督制度
搭建全程参与框架
为充分发挥群众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的监督作用,藁城区结合实际制定专项制度,明确了群众参与监督的工作方法、人员构成、监督机制及反馈处理流程。
在人员组成上,每项目村组建5—8人的监督员小组,成员涵盖村干部、村民代表、种粮大户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人员、井长或路长等,经项目村所属镇党委、政府审核后公示,确保队伍具备较高政治素质、一定业务能力且热心公益。
监督工作在村委会统一领导协调下开展,采取两人一组的共同监督机制,对项目前期、中期、后期进行全过程监督,重点聚焦施工关键环节和重要节点。发现问题后,可通过村委会专人收集、项目村微信群实时反馈等渠道上报,重大问题直接联系区农业农村局。在问题处理环节实行限时机制,监理单位和项目管理单位 1 个工作日内核实,轻微问题1个工作日整改,复杂问题3个工作日内整改反馈,整改结果需经监督员签字确认,对整改不力的,监督员可直接向区级部门反映。项目竣工后,优秀群众监督员将被纳入管护队伍,形成 “监督 — 管护” 长效衔接。
管护工作扎实推进
保障设施长效运行
在群众参与监督制度建立后,藁城区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工作也稳步开展并取得实效。
今年5月份,藁城区组织召开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工作培训会,对2019至2024年已建高标准农田的7个乡镇农业主管副职、50个村级负责农业工作人员和管护队伍代表或群众代表进行专题培训。为便于各村开展工作,会上以 “一村一档案袋” 形式下发各村建设底数、管护明白纸,助力各村清晰掌握自身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和管护要求。同时,发放调查问卷和征求意见表,广泛征集对培训工作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意见建议。
培训中,重点指导镇村完善管护台账、巡查记录等信息,确保底数清、情况明。针对管护微信群反馈机制的运用也进行了重点培训,强调通过微信群及时反馈问题、分享经验,形成区、乡、村三级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此外,畅通问题反馈渠道,向项目区镇村发放管护责任明白纸,详细列出问题反馈电话、常见问题解答和质保期等内容,并在每一个集约化泵站上张贴单位及厂家电话。安排专人负责接听群众反映电话,对问题详细记录、分类整理后,及时转办施工单位或项目所在乡镇处理。同时,建立2019年以来高标准农田项目管护责任群与群众代表群,及时宣传政策、收集信息、反馈工作动态和群众意见建议。
藁城区通过建立群众参与监督制度与推进管护工作有机结合,为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和长效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来源:藁城融媒)
编辑:吴楠
责编:韩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