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把被子抱出去晒一晒,是很多人的生活习惯。掌握正确的晒被子方法,有益身体健康。
阳光晒被好处多
晒被子有很多好处,可以杀菌、除螨、除湿。
杀菌:被子上“定居”着大量细菌,如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当人体免疫力下降时,这些细菌可能“乘虚而入”,引起皮肤过敏或感染,甚至可能导致呼吸道感染。阳光中的紫外线是天然的“杀菌剂”,能穿透微生物细胞膜,破坏其DNA结构,使其失去繁殖能力甚至死亡,从而有效减少被子中的细菌数量,降低致病风险。
除螨:尘螨是常见的过敏原,偏爱温暖潮湿的环境,被子正是它们理想的“栖息地”。它们以人体脱落的皮屑、汗液为食,其尸体和分泌物是强过敏原,容易诱发过敏性鼻炎、哮喘或皮炎等。阳光是对付尘螨的“天然武器”。阳光照射不仅能使被面温度升至50℃以上,形成尘螨难以存活的高温环境,同时阳光带来的干燥条件也不利于尘螨生存,且紫外线还能直接杀伤尘螨。
除湿:在睡眠过程中,人体会不断排出汗液和水汽,这些水分会被被子吸收;尤其在梅雨季节,空气湿度大,被子更容易变得潮湿。潮湿的被子不仅让人感觉不适,还会加速细菌繁殖。阳光的热量能快速蒸发水分,带走湿气,让被子变得蓬松柔软,为我们提供更舒适的睡眠体验。
正确晾晒有讲究
晒被子虽然是一件小事,但也有很多讲究。
通常情况下,上午10点至下午2点是比较好的时间段。此时间段内阳光充足,紫外线相对较强,能达到良好的杀菌除螨效果。我们最好选择在通风良好、阳光充足且干净的地方(如阳台、天台、小院)晒被子,不要选择靠近马路等灰尘多的地方。
不同材质的被子,晾晒时间有所不同。棉花被吸湿性强,可适当多晒一会儿,一般晒3小时;化纤被以涤纶纤维为填充物,晾晒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晒2小时;羽绒被材质相对娇贵,最好在阳光较弱时晾晒,一般在夏天晒30分钟、冬天晒1小时;羊毛被、蚕丝被经不起暴晒,一般羊毛被在阴凉处通风晾晒1小时,蚕丝被在阳光柔和时晒2小时。
不同材质的被子,晾晒频次也不同。建议棉花被2周晒1次,化纤被1周晒1次,羽绒被、羊毛被和蚕丝被1个月晒1次。夏季气温高、湿度大,可以适当增加晾晒频次。
常见误区需注意
很多人对晒被子存在认知误区,常见误区有以下3种。
误区一:晒得越久越好。长时间暴晒会加速被子面料和填充物的老化、脆化,导致纤维断裂、失去韧性,大大缩短被子的使用寿命。同时,清晨和黄昏时空气湿度较大,会减弱杀菌除螨效果,使被子变得潮湿,影响晾晒效果。因此,晒被子讲究的是效率而非时长,通常晒2~3小时就可以达到杀菌、除螨、除湿的效果。
误区二:晒完要用力拍打。晒完被子用力拍打会使被子填充物的纤维发生断裂、结块,降低被子的蓬松度和保暖性。晒完被子后,我们可以用软毛刷轻刷被子表面,或轻轻抖动被子,去除表面的浮尘。
误区三:阴天晒被无效。在干燥的阴天或空气质量较好的多云天晒被子,通风除湿效果依然显著。空气流通能带走被子中的湿气,抑制尘螨和细菌滋生,比一直闷在室内要好得多。当然,不建议在雾霾天和湿度太大的天气晾晒,以免污染物附着。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供稿)
编辑:齐永涛
责编:孟鹏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