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明明在笑,却感觉很痛苦?为什么白天越是开朗阳光,深夜独自一人时就越感到疲惫空虚……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精神心理科副主任医师肖雪提醒大家,这种不易察觉的内心挣扎极有可能是“阳光型抑郁”在作祟。
什么是阳光型抑郁?
肖雪表示,阳光型抑郁(或微笑型抑郁)并不是一个正式的医学诊断名词,但它非常形象地描述了一类抑郁症患者的生存状态。“简单来说,就是人前阳光、人后抑郁。他们的‘微笑’和‘积极’更像是一种精心维护的‘面具’或‘防御机制’,而非内心真实感受。为了维持形象,他们需要持续地进行‘情绪劳动’,这非常消耗心理能量,导致内外不一致的撕裂感,进而加剧内心的痛苦。”
为什么有的人会阳光型抑郁?
在肖雪看来,阳光型抑郁的成因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1.完美主义和过高的自我要求。他们不允许自己示弱,认为抑郁是“不坚强”的表现。
2.害怕成为别人的负担。他们太在乎他人的感受和评价,宁愿自己默默承受一切。
3.职业或社会角色的需要,让他们必须保持积极。
4.病耻感。他们可能觉得抑郁是矫情,是心理素质不好,因此不允许自己出现抑郁。
如何识别阳光型抑郁?
肖雪称,在生活中,大家可以通过一些细微的信号来识别阳光型抑郁的迹象:
1.在热闹的聚会中,可能会突然有一瞬间的失神,聚会结束后会感到特别疲惫。需要很长时间独处来“回血”,可能会拒绝后续的邀约,理由常是“太忙”或“有事”。
2.可能会在深夜发布一些隐晦、悲伤、带有哲思的文字,但第二天又可能删除或发布一条积极的内容来“弥补”。
3.难以恢复的疲劳感,即使休息得很好也觉得很累;出现莫名的身体疼痛,如头痛、背痛、胃痛等,但查无原因。
4.食欲和睡眠出现改变,如暴饮暴食、体重增加、失眠或过度嗜睡。
5.虽然仍会参与曾经喜欢的活动,但可能感受不到真正的快乐,更像是在完成一项任务,不会发自内心地感到轻松愉悦。
6.自我评价低,无论做得有多好,都会出现“我其实没那么好”“一切都是假象”之类的自我否定。
7.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力下降,做决定变得困难。
自己出现阳光型抑郁,应该怎么办?
1.承认与接纳:这是最重要的一步。承认自己正在挣扎,并不意味着你软弱或失败。
2.练习自我关怀:允许自己有不开心、不完美的权利。像对待好朋友一样对待自己,减少自我批判。
3.尝试卸下面具:找一个绝对信任的人(如朋友、家人等),尝试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你会发现,真实是最有力量的,可以让彼此赋能。
4.要勇于寻求帮助。心理咨询师、精神科医生是能提供正确诊断和有效治疗方案的人,寻求帮助可能是通往康复最直接的道路。
他人出现阳光型抑郁,应该怎么办?
1.创造安全的环境:不要公开质问或贴标签。可以私下、温和地表达关心:“我最近注意到你好像很累,有点担心你。你一切都好吗?”同时强调“无论怎样,我都在这里”。
2.要注意多倾听,少评判:如果他们愿意开口,重点是多听,你的陪伴和理解本身就是最好的支持,可以告诉对方“我会永远是你坚强的后盾”。
3.提供一些具体的帮助,如帮其分担一些当下的工作或给对方点个外卖、做点美食等。
4.支持者需要能量,请确保自己的情绪边界和健康。
5.委婉地建议、鼓励对方,寻求专业的帮助是一种非常勇敢和智慧的行为。
“总之,识别‘阳光型抑郁’,需要我们超越表面的笑容,去关注那些不一致的细节和持久的痛苦。”肖雪告诉记者,抑郁不是耻辱,坚强也并不意味着必须独自承受一切。真正的强大,在于有勇气面对自己的脆弱。强大的心理韧性,恰恰是面对负面情绪过程中,结出的果实。“希望我们都能勇敢地面对内心,自洽地生活。”
编辑:齐永涛
责编:韩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