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社会实践 促进全面发展——石家庄市第十九中学学生的假期成长故事
发布时间:2024-03-17 07:24:08 来源:无线石家庄

“研学实践,志愿服务……”石家庄市第十九中学的同学们在刚刚过去的寒假里去发现、成长,在实践中汲取传统文化的滋养,在传承中厚植家国情怀。

传承传统文化

甲辰龙年来临,在这个阖家欢乐的节日,第十九中学安排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传统文化实践活动。

“只见那位爷爷盛了一勺糖稀,他把勺子稍微倾斜,糖稀变成了像细细的瀑布一样的直线,用手一挥画了几朵类似花瓣一样的东西,又画出它的身子,尾巴和嘴巴,我看出来了,这是一只雄赳赳气昂昂的公鸡。”七年级4班的赵佩琦对传统民间手工艺——糖画念念不忘。

七年级1班的同学们体验了笔墨纸砚写福字活动。各种字体的“福”字,寄托着亲情和祝愿,承载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同学们更加懂得团圆和平安的意义。

“在回家的路上,我回味着这次灯会之旅”,七年级10班的袁一铭同学大年初三与家人逛了正太广场大型灯会,各式各样的花灯把正太广场装点得灯火辉煌,人们穿行在灯的海洋中,一派祥和之景。

第十九中学秉承“全面育人、育全面发展的人”理念,充分依托春节、端午、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系列活动的开展,把优秀文化的种子播撒在学生心田,坚定学生的文化自信。

讲好家乡故事

七年级2班的陈思博和陈思源是双胞胎,他们春节时回到了家乡保定,他们介绍了赫赫有名的饮食博物馆——保定宴。“将保定当地丰富的物产,如一亩泉的水,白洋淀的鱼,阜平的大枣,涞源的核桃,满城的柿子,望都的辣椒,徐水的驴肉火烧等,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直隶官府菜烹饪技艺结合,形成了具有保定本土特色的宴席。”思博、思源如是说。

高一年级1班的张天宇是石家庄本地人,利用假期她走进了河北省博物院。“从一层看到五层,映入眼帘的一切都一直在充实着一颗激动的心。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在这一刻,向我展开了。”

张天宇同学在参观感受中写道:“岁月流转,几千年的东西,今天依旧那么清晰。条理不一的瓷器,各具风韵的旧事,辉煌的古都历史,诗词歌赋……一幅幅赞不绝口的画面在眼前出现,无不反映了古人的聪慧。让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不仅是语言文字,典章器物,文学艺术,也是生于斯长于斯劳作于斯歌哭于斯的千万劳动人民。”

“‘少而学者,如日出之光’,在同学们精神成长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创造更浓厚的氛围,提供更有效的引导,让他们在浓浓的文化浸润中形成开阔的文化视野,健康的文化心态,良好的文化趣味,获得更丰盈的人生体验。”十九中党总支书记王云猛如是说。

参观博物院是十九中“学生必做的十件事”之一,学校根据学生成长特点和育人目标,要求每位学生在校期间参加一次爱国主义教育、参加一次诚信考试、熟悉一项球类运动(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参加一次劳动能手竞赛、参加一次传统文化活动、参与一次校外实践活动、做一次学生干部、给父母写一封信、给学校提一个合理化建议、完成一项研究性学习。

学校通过“学生必做的十件事”,把立德树人融入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将德育融入智育、体育、美育、劳育,形成教育的协同效应。完善了以德育为中心,五育并举的大德育体系,丰富了育人和评价载体,形成了以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和教育路径。

参加志愿服务

这个寒假,参加社区志愿服务成为十九中许多同学的选择。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用青春完成这份有意义的作业,学生们收获颇丰。

高一年级1班的窦凯同学利用假期参加了七彩课堂志愿服务,为福利院的孩子们组织文化活动,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希望美妙的歌曲可以变成现实。七彩课堂就是这样一个充满爱的地方,这里的每一个工作者,都是以爱之名,力所能及地贡献出一份爱。”窦凯参加完活动激动地说:“通过这段志愿服务的时光,我感觉自己的心灵更纯净了,我的内心被感恩和责任填满了,我感到我的寒假这样度过太有意义了……”

“你能够帮社会和社区做些什么?”十九中鼓励学生走进社区,走进社会,开展志愿服务。假期里,高中的同学们有的在小区清除小广告,有的帮助孤寡老人打水买菜搞卫生,有的参加社会公益组织……在一次次的志愿服务中,同学们写下了自己关于“青春何为”的回答。青年人的精气神,在书本中涵养,更在实践中砥砺。十九中的学子们在实践中学真知,悟真谛,长真才。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征程上,十九中践行让广大青少年坚持向美向上向善的价值追求,展现青春的朝气锐气,以“责任担当,舍我其谁”的精气神,书写自己的开阔人生。

十九中学将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和使命,深挖育人内涵,厚植育人优势,在躬耕不辍的德育实践中筑牢学生的信仰根基,以社会实践助力学生全面成长。(来源:石家庄日报)

编辑:王珊

责编:周欣

分享到:

扫码阅读手机版